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专题
智能出版转向:大模型算法时代的行业应用、趋势和挑战
王剑飞 冯莉婷 陈子涵
2025, (7): 7-1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7.001
12 5
摘要:
【目的】聚焦大模型为代表的各类新型平台在出版行业的当下应用,探析中国数字出版行业正在进行的融合转型的关键阶段,研判大模型介入推动数字出版带来的智能变革迭代,解析其对中国传统出版模式的数字出版转向及行业应用,梳理当下涌现的系列融合出版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方法】以大模型智能算法为主要关注点,借助文献和案例梳理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在走向智能出版的探索和深度应用,从算法创作、算法审校、算法印刷、算法画像上展开研讨。【结果】随着大模型算法技术不断迭代,中国出版业的智能化转型进入关键期并进一步加速,从当前应用发展趋势上看,正在呈现出出版数据库化、跨界融合发展、走向知识图谱的三大特征。同时,在智能技术迭代下,中国数字出版转型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主要体现为内容风险、版权风险、隐私风险。
专题
AIGC 技术赋能图书视觉设计:潜在价值、应用场景与流程革新
李雅筝 张辰宏
2025, (7): 14-1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7.002
7 1
摘要:
【目的】多模态 AIGC 技术的能力迭代与快速发展,使其在图书视觉设计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方法】本文聚焦 AIGC 技术嵌入图书视觉设计实践,探究其潜在价值与多元应用场景,并尝试从创意生成、作品生成、作品呈现三个阶段解构 AIGC 技术驱动下图书视觉设计流程的变革。【结果】研究发现,AIGC 技术不仅赋予出版商自主开展图书视觉设计的能力,还通过简化设计流程显著提升效率,降低设计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增长。具体而言,语言类 AI 大模型加速设计创意构思,AI 图像生成模型辅助绘制初始图稿,决策型 AI 大模型助力设计图稿的审核筛选与优化完善。【结论】AIGC 技术的嵌入革新了传统设计流程与人机协作模式,为图书视觉设计实践带来了全新发展动能。
专题
基于检索增强生成(RAG)的智能出版业态重塑
易龙 王洁 杨晓彤 张赛赛
2025, (7): 19-2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7.003
11 0
摘要:
【目的】RAG 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它通过检索增强技术赋能高质量人机协同知识生产并为用户提供智能知识服务。本文主要探索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在提升大语言模型的知识生成质量上的作用,发现其规模化应用于出版业的潜质。【方法】通过对 RAG 技术原理的分析,【结果】发现其在重塑行业生态、出版流程、出版形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影响。【结论】RAG 将成为实现智能出版的技术基座,它通过将大模型与结构化知识库相结合,最终封装为多种应用形态而重塑整个出版业态。
传媒理论
从《主播说联播》看短视频时代新闻评论的话语转变和发展路径
刘欣怡 肖博成
2025, (7): 25-2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7.004
0 0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主播说联播》作为央视新闻推出的短视频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特点与发展路径,分析其在话语转变、场景搭建、叙事方式、IP 塑造及情感共振等方面的策略,以期为融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的制作提供借鉴与启示,推动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创新发展。【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对《主播说联播》的节目内容、话语风格、传播渠道及受众反馈进行深入剖析,结合相关理论与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结果】研究发现,《主播说联播》通过话语内容的个性化、腔调的平民化、互动的双向化及人称的贴近化,实现了话语层面的全面创新。在场景搭建上,采用竖屏场景塑造全新拟态空间,营造亲密即时的交互对话场域。叙事方式上,注重年轻叙事,营造平等对话环境,提高节目影响力。此外,通过打造“网红主播”IP 形象及大众化报道引发受众情感共鸣,进一步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然而,也存在内容逻辑性相对较弱、受众思考能力可能受影响等问题。【结论】《主播说联播》的成功经验表明,紧贴市场需求与受众偏好、构建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及依托高品质内容巩固舆论主阵地是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制作的关键。未来,随着新技术与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短视频新闻节目应持续创新,以多样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趋势迎接新的契机与挑战,推动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繁荣发展。本研究为其他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的制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参考。
传媒理论
媒体数据资产市场化的探索与思考——以贵州台为例
吴量
2025, (7): 29-32,3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7.005
0 0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媒体数据资产市场化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资源到资产的转化,以及数据交易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适当的解决建议。【方法】通过分析国家及贵州省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资源配置、共享与开放等领域的政策方针和探索实践,结合贵州台实例,对打造数据产品的关键步骤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媒体行业可通过特定的方法将原始的数据资源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资产,进一步挖掘其潜在价值。【结论】在现有政策和市场环境支持下,推动媒体数据资产市场化其时已至。
传媒理论
民办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党建文化传播现状与传播力精准提升——基于 10 所民办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分析
朱昊敏 李蓉蓉
2025, (7): 33-3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7.006
0 0
摘要:
【目的】民办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承担展示校园文化、沟通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是学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窗口。有效利用官方微信平台展示党建文化,有利于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建理论为出发点,采用随机抽样法、内容分析法等,梳理 10 所民办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中的党建工作内容。【结果】发现当前民办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党建文化内容传播具有议题设置政治化、编辑排版暖色化、叙事方法权威化的共性趋势,存在多级推文导致阅读黏性低、推送频率低导致失语困境、议题严肃导致“脱圈”困境的问题。【结论】提出呈现喜闻乐见的党建文化、实现线上推送与线下交流有机结合、建设校园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具体路径可以帮助实现传播力精准提升,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传媒理论
基于 PEST 分析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五五”科技发展思路和重点方向研究
刘伟东 秦贝贝
2025, (7): 38-41,5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7.007
0 0
摘要:
【目的】根据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所处内外部环境及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研究提出“十五五”时期广电视听科技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方向。【方法】基于PEST分析模型,完成“十五五”时期广电科技发展 PEST 分析。【结果】基于 PEST 分析,统筹把控“全局和局部”“长远和当前”“宏观与微观”,分析“十五五”时期广电视听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瓶颈。【结论】提出“十五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项目建议。
新媒体研究
具身交互视角下自然博物馆的沉浸式数字叙事研究——以中国古动物馆为例
陈艺
2025, (7): 42-4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7.008
0 0
摘要:
【目的】在具身交互视角下,研究自然博物馆的沉浸式数字叙事设计方法与设计实践。【方法】本文以中国古动物馆——亚洲最大自然博物馆为切入点,通过案例研究、文献综述、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古动物馆创建沉浸式数字叙事的设计方法。此外,本文从认知过程、感官通道和认知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具身交互式情景体验、用户多感官融合沉浸体验与跨数字媒介的沉浸式叙事空间三个方面)提出基于具身交互视角下中国古动物馆的沉浸式数字叙事设计路径。【结论】中国古动物馆以具身交互理念为基,运用跨数字媒介创建沉浸式叙事环境,优化交互体验空间,同时设计者以考古与自然进化背后的故事为叙事切入点,使参观者与古动物馆文化内涵进行深度互动,对自然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认同。
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生态下广电媒体赋能乡村直播人才培育模式研究
王东发
2025, (7): 46-5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7.009
0 0
摘要:
【目的】探索新媒体生态下广电媒体赋能乡村直播人才培育的有效路径,构建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育模式。【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广电媒体对乡村直播人才培育的作用机制。【结果】构建了“资源赋能 - 能力提升 - 效果评估”的闭环培育模式,明确了广电媒体赋能乡村直播人才的实施路径。【结论】广电媒体赋能乡村直播人才培育应强化资源整合与创新应用,建立长效培育机制,实现人才培育的可持续发展。
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去仪式化”现象分析
温楚涵
2025, (7): 51-5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7.010
0 0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语言出现的“去仪式化”现象,剖析其成因、表现形式及多方面影响,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方法】本文以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先阐释“仪式化”内涵、特征及在传统播音主持中的体现,再分析新媒体环境的变革力量,如技术、传播模式等对播音主持语言的作用,接着研究“去仪式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语言实践表现,包括表达、风格、内容等变化,最后考察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涵盖受众认知、文化传播、行业格局等层面。【结果】清晰界定“仪式化”概念,揭示新媒体对播音主持语言“去仪式化”的推动,呈现“去仪式化”在语言实践中语言更贴近生活、风格多元等具体表现,阐述其在重塑受众习惯、创新传播方式等社会影响方面的情况。【结论】新媒体环境显著改变播音主持语言,“去仪式化”现象在语言实践与社会影响层面均有明显体现,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需从业者积极应对、合理引导。
查看更多
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
葛晶
[摘要](712) [PDF 2483 KB](391)
摘要: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短视频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碎片化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渠道。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一直在受众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科学性,是人们了解国家政策、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深入剖析短视频的优势,充分发展新闻媒体与短视频的黏合度,宣扬正确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形式,与时俱进地改革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生产模式,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类节目的传播发展。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生产的发展特征及现状分析——以“抖音”平台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为例
朱奕锦
[摘要](1762) [PDF 2288 KB](203)
摘要:
短视频在近几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成熟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媒介传播模式和形态。许多官方主流媒体机构审时度势,通过开通抖音短视频账号,参与新媒体运营等方式丰富传播渠道,提升对舆论的把控与引导。本文主要以抖音短视频 App 内的主流媒体新闻生产为切入点,通过对现阶段短视频新闻及抖音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基本特征、优势所在、不足之处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短视频整体行业的新闻作品生产、传播情况,并提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参考。
“元宇宙”探源与寻径:概念界定、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
黄楚新, 陈智睿
[摘要](855) [PDF 9326 KB](161)
摘要: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持续增大,“网对网”的交流模式逐渐成为人际沟通的日常景观。元宇宙概念在此过程中渐成热点,并在 Facebook 改名 Meta 之后获得全球广泛关注。元宇宙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技术发展的长期驱动之下生成的。本文将立足于元宇宙概念产生的技术条件与现实动因,站在概念界定、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三个方面,具体解析元宇宙的实质内涵与未来发展,以期澄清元宇宙发展中存在的症结、误解。
破局立新:短视频平台内容审核机制创新探析
黄楚新, 贺文文
[摘要](1478) [PDF 9282 KB](143)
摘要:
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符合国家和行业监管要求,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对用户内容生产审核需求更加迫切。本文通过分析短视频平台内容审核现状及现存问题,提出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内容安全审核创新的一些探索办法,以期为短视频内容生态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洋网红”短视频研究
王舒敏, 杜恩龙
[摘要](1155) [PDF 4172 KB](247)
摘要:
当前短视频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网红”,“洋网红”群体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些“洋网红”群体通过短视频搭建起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构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本文首先梳理“洋网红”的特征和走红原因,而后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 11 个人气“洋网红”账号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洋网红”短视频内容特征以及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促进洋网红群体未来在短视频平台的良性发展。
国潮正当时 融合更出彩——新媒体技术赋能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
钱林林
[摘要](480) [PDF 1383 KB](69)
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形成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体技术,尤其传统媒体转型发展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根植传统文化,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2021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以全新的艺术形式为观众展现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移动优先、融合传播、互联互通和高新视频技术,立足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坚持“内容为王”,凸显了舞台舞美布局的层次和空间的变化,技术赋能实现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的完美结合,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和技术手段进行包装,为观众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带动文化寻根热潮,弘扬了中原文化,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hatGPT 的技术特征与应用前景
郭全中, 张金熠
[摘要](625) [PDF 2416 KB](195)
摘要:
场景、符号、情感:移动短视频的互动仪式研究
冯蓓蓓, 张凯翔
[摘要](689) [PDF 1428 KB](151)
摘要:
智媒时代下,5G、VR、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重构了短视频的传播路径。交互传播、时空重塑优化了消费体验,打造了与用户更为适配的场景网络。内容的深耕与用户的分层构建了传受双方的互动仪式链,在技术的牵引下,短视频制作者将视点从内容输出转向情感探索,在趋于饱和的市场中迎来了从“竞速”到“求质”的拐点。本文将分别从场景的功能创造、符号的互动对话、情感的表达扩散三个维度,具体剖析移动短视频的互动仪式链的构建路径,探寻背后的消费逻辑与情感纹理。
数字文明:元宇宙中人的虚拟身份认同与媒介化生存
李康跃, 王雪梅, 闫晓阳
[摘要](728) [PDF 1409 KB](111)
摘要:
技术与社会的繁荣与“再组织”使“元宇宙”概念破壁而出,人们正以此为基点创造一个划时代的数字文明,即数据、人、关系共同构成的未来世界图景。在元宇宙所营造的媒介环境下,人的自我认同完成了由“符号”到“身份”、 由“视听”到“感知”、由“情景”到“社会”的转化。作为第三媒介时代的代表,元宇宙在完成媒介感知的“反向进化”之余,也导致了人的“生存危机”,因此对人在元宇宙中的沉浸式媒介化生存也需辩证看待。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探究
王朝阳
[摘要](566) [PDF 2515 KB](78)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土壤,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使新媒体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以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在融媒体时代,要想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实现内容兼容、资源互通以及宣传共融,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融合能力,以契合融媒体时代特征。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进行简要阐述,分析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优劣势,并具体探讨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的策略。
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
葛晶
[摘要](712) [PDF 2483KB](391)
摘要: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短视频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碎片化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渠道。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一直在受众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科学性,是人们了解国家政策、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深入剖析短视频的优势,充分发展新闻媒体与短视频的黏合度,宣扬正确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形式,与时俱进地改革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生产模式,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类节目的传播发展。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洋网红”短视频研究
王舒敏, 杜恩龙
[摘要](1155) [PDF 4172KB](247)
摘要:
当前短视频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网红”,“洋网红”群体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些“洋网红”群体通过短视频搭建起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构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本文首先梳理“洋网红”的特征和走红原因,而后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 11 个人气“洋网红”账号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洋网红”短视频内容特征以及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促进洋网红群体未来在短视频平台的良性发展。

专题 · 观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