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情情,李羽诺 . 具身赋魂的“中之人”:媒介景观中虚拟主播的情感驱动与价值延伸 [J]. 新媒体研究,2023(17):92-96.
|
[[2] 刘海龙,束开荣 . 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 [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0-89.
|
|
[[3](德)阿多诺 . 美学理论:修订译本 [M] 王柯平,译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102.
|
|
[[4] 占琦 . 共域与脱缰:Z 世代迷群与虚拟偶像的符号交互[J]. 新闻知识,2022(2):62.
|
|
[[5] 程思凡,林凌 . 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具身传播 [J]. 编辑学刊,2023(5):36-41:37.
|
|
[[6] 喻国明,杨名宜 . 元宇宙时代的新媒体景观:数字虚拟人直播的具身性研究 [J]. 当代传播,2023(1):33.
|
|
[[7] 赵瑜,李孟倩 . 拟人化趋势下的虚拟主播实践与人机情感交互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1):110-116.
|
|
[[8] 吴思远 . 双向构建与情感连接:参与式文化视角下的虚拟主播与粉丝关系 [J]. 新媒体研究,2023(4):80-84.
|
|
[[9](美)唐·伊德 . 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 [M].韩连庆,译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
|
[[10] 王腾飞,于冰,黄东晋,等 . 基于 NeRF 的 3D 场景动画风格迁移及其技术美学价值研究 [J]. 现代电影技术,2024(2):13-19.
|
|
[[11] 孙丹阳 . 具身、诠释与它异: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偶像的发展研究 [J]. 视听,2023(3):132-135.
|
|
[[12] 王霆威,温有为 . 泛在化的身体介质:虚拟主播的具身传播之重 [J]. 青年记者,2023(4):6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