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8期

专题
“人工智能 +”背景下传媒专业教学转型与创新实践
陈婧薇 殷中玥
2025, (8): 7-1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01
62 11
摘要:
【目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传媒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要求传媒专业教学围绕人工智能重新架构课程、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适配性。【方法】本文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媒教育的教育变革,从教学主体去中心化、学习空间跨媒介化、实践成果智能化等方面探讨转型路径。【结果】提出构建“OBE+ 智能影像”的实训教学体系、“AI+ 创意项目”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AI+ 历史文化”的数字孪生传播体系等特色实践教学模式。【结论】通过多元协同的教学体系改革,培养能够融合人文思维与科技素养、善于运用智能技术创新表达、适应媒体变革需求的卓越型传媒人才。
AI+:面向新文科的“智能影像”课程体系创新探索与实践
申林 朱娅晴
2025, (8): 13-1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02
60 4
摘要:
【目的】旨在回应人工智能背景下,戏剧与影视专业教育所面临的课程体系滞后、学科分割与产业融合脱节、生成式 AI 重塑传媒生产逻辑等结构性矛盾。【方法】通过构建“智能影像”课程体系,综合运用教学模式创新、技术应用深化、创作实践拓展与跨学科融合等路径,选取传媒类高校作为试点,开展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机制的系统实践。【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形成契合新兴数字化影视产业需求的课程框架与教学方法,实现传统艺术教育与智能技术的有效衔接。【结论】通过“智能影像”课程体系改革,可解决戏剧与影视教育与智能媒介发展脱节的难题,为构建面向未来的艺术与技术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可行范式,推动了戏剧与影视艺术教育智能化转型。
数智时代地方高校网络舆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与实践
马阳
2025, (8): 18-2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03
52 0
摘要:
【目的】数智时代多模态信息传播、人机协同决策与风险实体化趋势凸显,网络舆情生态重构。地方高校舆情专业人才培养既需突破课程体系陈旧、理论偏重及仿真实践缺失的困局,更需构建契合社会需求、适配新型舆情生态的创新培养模式。【方法】本文立足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舆情人才培养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法,解构地方高校培养体系的现实瓶颈,提炼可复制的路径创新框架。【结果】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可通过理论奠基、全维实践、数智赋能、人文涵化的舆情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技术与人文的双向赋能。【结论】数智时代网络舆情生态的新变化对地方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方高校应以数智赋能舆情实践、革新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服务地方舆情应对,构建网络舆情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新闻传播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范式。
传媒理论
大语言模型的“传媒心”塑造:从模型精调到传媒适应性调优应用研究
韩冰 张岱萌 范辰宇 林泽玉 刘雪娇
2025, (8): 23-2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04
32 4
摘要:
【目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从大语言模型的精调方法和精调数据准备入手,探讨其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中国日报》的国际传播实践经验。【结果 / 结论】提出了大语言模型的精调和调优方案,为传媒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思路。
SST 作为一种视角:数字媒介语境中的传播学研究新思路
郭卿宇 王璐璐
2025, (8): 30-3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05
33 1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科学技术社会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STS)中的“技术的社会形塑”(Sociolog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Knowledge,SST)视角,探讨了数字媒介环境下传播学研究的新思路。【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方法,首先简要回顾了 SST 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分析了其建构主义方法将科学技术的演变视为多方社会力量共同作用的过程,揭示了技术的非中立性、作为社会产物的多维属性及其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复杂互动。【结果】本文进一步讨论了 SST 视角如何在传播学中提供新的研究路径,特别是在揭示数字技术如何在信息传播、受众行为及社会舆论等方面受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及用户反馈的动态形塑方面的潜力。【结论】通过整合 SST 理论的核心思想和传播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提出了在数字媒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技术与社会互动来理解媒介内容的生产与传播的新框架,为未来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多层次的社会视角。
机器人新闻著作权保护研究的现状及其争议
王琳
2025, (8): 35-3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06
38 4
摘要:
机器人新闻在人工智能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机器人新闻著作权保护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目的】为确保机器人行使有限的司法权,加快机器人所生成新闻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进程,同时引起学界对保护路径的探讨。【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对机器人新闻保护研究的现状及争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目前研究争议的焦点在于新闻机器人是否具备法律人格、机器人新闻是否具有独创性。【结论】本文认为新闻机器人具有有限法律人格,机器人新闻具有独创性,应受著作权法保护。
新时代高校网络生态和舆情治理研究
张礼
2025, (8): 39-4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07
31 1
摘要:
【目的】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促进网络安全、引领网络舆论导向,确保国家意识形态与政权安全,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以维护人民利益,同时将网络环境治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方法】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与协同管理机制,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建立“预防-监测-应对”一体化治理体系,提升舆情预警和动态分析能力;通过教育引导、技术监管、制度规范等手段,增强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效能,优化网络文化建设路径。【结果】形成风清气正的高校网络空间,巩固思想阵地,有效遏制不良信息传播;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精准性,实现舆情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推动网络环境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师生创造健康积极的数字化育人环境。【结论】高校网络生态治理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屏障,需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技术、制度与教育力量。通过强化协同治理与长效监管,既能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又能培育学生网络素养,最终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构建清朗社会网络生态提供高校范本与实践经验。
加强专业化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科学出版社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李立云
2025, (8): 43-46,7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08
23 1
摘要:
【目的】实现人才专业化、高质量发展是出版界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方法】本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采用理论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论述出版界人才培养机制。【结果】科学出版社通过不断加强出版文化、组织模式、人才激励、选题导向、编辑培训、质量监管、数字转型等方面的创新机制建设,有效助推人才培养机制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结论】科学出版社人才培养机制,能为出版业专业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鉴。
数字化出版时代编辑能力的转变与提
伊志慧
2025, (8): 47-5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09
38 3
摘要:
【目的】探究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角色转变特点与能力提升关键方向与挑战及实施途径。【方法】剖析编辑角色四维转变与能力提升核心领域与现实困境,提出系统化策略与实施建议。【结果】编辑正演变为数字化内容创造者、多媒体资源整合者、用户体验设计师和市场开拓者;编辑的能力提升集中于市场洞察、多媒体内容制作、用户互动及创新思维;面临复合型知识体系构建、数字技术融合、用户导向思维建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系统性挑战。【结论】编辑应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建立“用户—内容”双中心思维,构建编辑能力科学评估监测体系,探索 AI 协同与全球化视野下的能力拓展。
乡村振兴战略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体系构建策略研究——基于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韩鼎琛 太清华 盛德华
2025, (8): 51-5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10
37 0
摘要:
【目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成为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有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体系,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探索的重要议题。【方法】本文运用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工具,对 CNKI 数据库文献进行系统性计量分析。【结果】解构了乡村振兴战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间的内生性关联机制,系统阐释了该领域研究演进脉络及知识图谱特征。【结论】建构科学化保护框架需遵循非遗文化基因解码规律,通过制度供给与技术创新的双重耦合机制,实现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间的互构关系。这一发现为破解非遗保护与乡村发展二元张力提供了理论突破口。
新媒体研究
媒介化治理实践:《问政山东》线上民主平台的搭建研究
宋心怡 梁鑫
2025, (8): 55-58,8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11
22 2
摘要:
【目的】探讨媒介化治理在国家治理、民主平台建设中的作用机制,揭示媒介化治理语境下民主平台建构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方法】采用案例分析,通过解构《问政山东》节目的运行机制,系统考察政府、媒体与受众的三方嵌入模式,对媒介化治理的运作机理进行深度剖析。【结果】表明媒介化治理通过“政治—媒介—社会”互动实现治理效能转化,但面临三重结构性张力,一是科层制与媒介逻辑的体制摩擦,二是公共话语空间与舆情风险管控的平衡难题,三是数字鸿沟导致的参与不平等。【结论】建议通过构建分层分类的公众参与体系、提升媒介公信力、深化政策议题的精准对接等路径优化民主平台。
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期刊发展路径探究
宋雨霏
2025, (8): 59-6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12
21 2
摘要:
【目的】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出版领域的深入应用,特别是在科技期刊的创新与优化方面。【方法】通过合理利用这一先进技术,解决当前出版过程中面临的学术诚信、出版伦理与规范、版权与著作权、数据隐私与安全等问题,同时提升出版效率与质量,促进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结果】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出版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科技期刊的创新与优化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与价值,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出版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还能显著提升出版效率与质量,推动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结论】应积极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实践,同时注重政策与规范的引导,为科技期刊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浅论数智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与素养提升
孙慧明 李秀芹
2025, (8): 63-6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13
11 0
摘要:
【目的】数智时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编辑出版业的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编辑角色发生多元化转变,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素养,有助于促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梳理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相关文献,分析传统出版编辑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编辑的角色再定位的必要性以及编辑角色转型的要求。【结果 / 结论】数智时代,期刊编辑要因应时代,积极调整角色定位,从提高政治站位、做好选题策划、增强编校能力、掌握新媒体技术、做学术型编辑五个方面提出编辑素养提升的路径,成为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又精通传播技能的复合型编辑人才,赋能科技期刊提高社会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出版业编辑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王治刚
2025, (8): 67-69,7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14
19 3
摘要:
【目的】为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符合出版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路径。【方法】本文基于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以及当下出版业编辑人才发展的困境,采用文献研究法并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结果】提出四条编辑人才的培养建议,即去量增质,优化编辑人员工作环境;加强培训,提升编辑人员综合技能;清晰规划,明确编辑人员发展方向;科学遴选,拓宽编辑人员来源渠道。【结论】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应依据编辑工作的特点及编辑成长规律,探究编辑人才培养路径。
数字化时代下的媒体经营管理转型分析——以知音传媒集团为例
肖博成
2025, (8): 70-7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15
23 3
摘要:
【目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期刊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知音传媒集团为例,探讨传统期刊行业如何通过战略转型与革新措施应对数字化浪潮,并分析其成功经验对行业的启示。【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归纳总结,梳理了知音传媒集团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具体举措,包括市场化战略、全媒体产品体系构建、多产业互动及品牌延伸等,分析了其如何将优质内容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结果】知音传媒集团通过前瞻性的战略转型,成功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其经验表明,传统期刊行业需积极拥抱新技术,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加强品牌建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结论】知音传媒集团的转型经验为传统期刊行业提供了宝贵启示。未来,传统期刊业应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通过技术赋能和战略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尽管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挑战,但也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应以积极态度迎接变革,助力传统期刊业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媒体融合
数字时代社交演变:从“续火花”到“小火人”的多维度分析
张彩微 黄贤春
2025, (8): 75-7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16
43 3
摘要:
【目的】数字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对从“续火花”到“小火人”等新兴数字社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方法】研究采用多维度视角,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理论。【结果】揭示了数字社交背后的成就动机、情感需求以及社交演变的主流趋势,包括人们在虚拟空间中通过数字化寻求情感联系和社交认同的新趋势。【结论】数字社交反映了数字时代社交的多样性,但同时也需要反思虚拟社交对现实关系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情感异化问题。
多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内容质量提升的创新路径
贾文倩
2025, (8): 80-8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17
19 1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多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内容质量提升的创新路径,旨在为科技期刊在数字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推动其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方法】通过采取文献总结法,指出多媒体融合对其内容生产、传播及用户交互的影响,精准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技术赋能—内容创新—用户驱动—生态共建”四位一体的创新路径。【结果】从实践得知,科技期刊在上述创新路径的引领下能更好地满足读者多元需求,增强内容的学术价值、吸引力与可读性,扩大期刊影响力。【结论】科技期刊在多媒体融合大背景下需积极从内容、策划和审核等方面加以创新,持续提升内容质量,促使科技期刊在科技传播与学术交流中发挥效能,推动科研事业稳定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驱动科技图书编辑内容生产模式创新路径探索
牟斌 郭亚婷
2025, (8): 85-88,9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18
22 2
摘要:
【目的】通过对人工智能驱动科技图书编辑内容生产模式的创新路径的深入探索,解决传统生产模式现存的问题,为推动科技图书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来深度剖析科技图书编辑内容的传统生产模式,并针对科技图书编辑内容生产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结果】人工智能技术为科技图书编辑内容生产模式创新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生产模式的诸多弊端,实现了降本增效、提升内容质量和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目标,为进一步探索创新路径指明了方向。【结论】通过对人工智能驱动科技图书编辑内容生产模式创新路径详细阐述,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图书编辑内容生产模式革新的关键作用和重大意义,进而为科技图书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融合出版背景下河南省考古产品线开发路径研究——基于数字技术赋能的资源转化模式
曲静
2025, (8): 89-9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19
15 1
摘要:
【目的】本文以河南省考古资源禀赋为研究基点,探讨数字技术赋能条件下河南省考古产品线融合出版的建设。【方法】通过分析河南省考古资源开发优劣势及现有成果,并借鉴浙江良渚、四川三星堆等省考古融合出版创新案例。【结果】提出河南省应建立“大遗址出版生态圈”,构建“考古数字资产→融合出版产品→文化消费场景”的融合出版价值链。【结论】数字赋能考古出版,构建河南特色文化传播新生态。
数字时代背景下图书编辑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探讨
王志强 郭亚婷
2025, (8): 93-9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20
14 1
摘要:
【目的】通过对图书编辑出版数字化转型现实意义的分析,探索切实可行的转型路径,以助力图书出版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采用案例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详细梳理图书编辑出版流程中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内文编加、版式设计、营销推广等各个关键环节的专业技术工作内容,并提出数字时代背景下图书编辑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结果】认识到传统图书编辑出版向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明确只有构建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编辑队伍,才有可能实现成功转型,为后续探讨转型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与方向指引。【结论】通过对数字化人才断档、基础设施陈旧、版权保护方式不当、数字图书价格定位难等问题的分析,强调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为图书编辑出版行业寻求一条正确的前行发展之路。
编辑综合能力在科技期刊融合出版中的提升路径—以《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为例
杨翠娜
2025, (8): 98-10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21
19 0
摘要:
【目的】多媒体共存媒介生态下,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综合能力,对推动期刊融合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当前科技期刊编辑综合能力现状,并以《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杂志采编体系建设的举措为例分析总结。【结果】提出了编辑需要增强融合出版意识和职业素养,而期刊单位需平衡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编辑对选题、内容、营销宣传等方面的融合能力,以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综合能力。【结论】增强编辑融合出版意识,期刊单位加强融合出版技能人才培养,提升编辑对选题、内容、营销宣传的融合能力,有助于实现科技期刊出版融合高质量发展。
数字出版
从第二轮“双高计划”的导向演进看高职院校学报发展新趋势
王向东
2025, (8): 102-10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22
23 0
摘要:
【目的】本文基于第二轮“双高计划”政策导向的演进背景,探究高职院校学报服务“双高计划”建设的实践路径。【方法】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系统解析学报在办刊定位、内容生产、协同机制和学术评价等维度的现实困境。【结果】高职院校学报存在办刊定位与产业需求脱节、内容供给与育人目标错位、协同机制与资源整合失衡、学术评价与“双高标准”失配等系统性与结构性障碍,其服务“双高计划”建设的质效亟待提升。【结论】应着力构建融合职教特质与区域标识的学术共同体,并通过特色化定位、协同化发展、数字化赋能、国际化拓展的四维路径,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数智时代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白晶晶 曲艺 魏劭伟
2025, (8): 107-11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23
17 0
摘要:
【目的】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能力,以应对技术革新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科技期刊行业的转型升级。【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收集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数智时代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能力提升路径进行全面梳理,深度剖析了数智技术的前沿特性与潜在价值,分析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能力的现状与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提升路径提供依据。【结果】数智技术能实现科技期刊的精准推送、增强科技期刊的用户体验、优化科技期刊的服务流程。同时,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能力存在技术瓶颈制约、内容同质化、服务创新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入高质量稿件、优化审稿流程、提升期刊编辑人员职业素养、创新服务模式等策略,旨在提升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能力,推动其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结论】数智时代为科技期刊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通过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优化内容质量及创新服务模式,科技期刊能够有效提升其服务能力和竞争力,为科技进步和学术交流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数智赋能农林学术期刊的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罗群
2025, (8): 111-11413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24
25 0
摘要:
【目的】探索数智技术赋能农林学术期刊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摆脱破解其发展困境,为加速农林学科知识传播、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方法】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结合农林数据多源性、长周期观测及地域特异性等核心属性,系统构建数智赋能的协同创新模型,深入剖析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突破路径。【结果】以数智技术为驱动、多元主体深度协同为核心的创新模式,可有效整合碎片化农林科研数据,克服长周期观测与地域差异带来的问题,显著提升农林学术期刊运营效率与知识服务精准度,增强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价值和地域适配性。【结论】提出强化制度保障、优化技术适配性与区域协同、培养数智化人才、深化知识服务创新等实现路径,为推动农林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基于“卓越计划”的高校科技期刊集群建设路径探析——以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高校科技期刊为例
徐诺
2025, (8): 115-11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25
17 0
摘要:
【目的】基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集群化试点项目,以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高校科技期刊为例,探究中国高校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路径。 【方法】抽样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高校科技期刊集群,梳理由中国高水平大学组成的科技期刊集群概况、运营路径,以及在办刊模式、发展路径、实践成效 3 个方面取得的进展。【结果】WoS 影响因子全部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影响因子由 0 提升至 3 到 14.9 不等,体现了期刊集群在国际影响力方面的突出成就;但也有 2 种期刊发展缓慢,未被重要数据库收录;集群综合性期刊有 11 种实现了提升,73% 的大学综合类学报被 EI 数据库收录,1 种综合类大学学报被 ESCI 数据库收录。【结论】入选高校期刊集群秉承科学开放的理念,凝聚学术资源和聚焦优先领域,构建功能相异、资源互补的刊群,实现以群育刊、刊群联动的目的,在集群化、市场化和数字化能力等方面创新集群建设模式,为我国科技期刊集群的多模式、多路径发展提供借鉴。
科技期刊“造船出海”的本质、难点与措施
廖光勇
2025, (8): 120-12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26
23 0
摘要:
【目的】探索科技期刊“造船出海”的方法、策略和手段,为积累科技论文数据建言献策,为更好建立科技论文数据库、支撑我国科技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的本质及其难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解决办法,找到切入点。【结果】提出我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要建立本土的国际化出版平台、数据库、评价体系等。结合当前难点,提出“造船出海”首选是排版校对系统,重在科技论文积累,志在数据库建设。【结论】我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积极建立本土的国际化出版平台、数据库、评价体系。以排版校对系统为“造船出海”的首选措施,建设科技期刊发布平台,积累科技论文数据,实现大型数据库的建设。
医学期刊编辑学术能力的进阶路径策略探究
刘华
2025, (8): 124-12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27
19 1
摘要:
【目的】探讨医学期刊编辑学术能力的构成及进阶路径策略,以适应医学研究领域快速发展和出版环境不断变化的需求。【方法】通过分析医学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学术能力构成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具体的进阶路径策略。【结果】医学期刊编辑需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敏锐的科研洞察力、精准的语言文字把控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进阶路径包括持续学习夯实知识基础、提升学术素养增强判断力、精进编辑技能提高出版效率和质量、强化沟通协调能力促进多方合作。【结论】医学期刊编辑应通过多渠道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学术能力,以推动医学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背景下提升出版企业社会效益的对策探析
陈天宇
2025, (8): 128-13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28
20 1
摘要: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出版企业社会效益中的作用,为实现出版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提供理论参考和策略指导。【方法】基于当前出版企业社会效益的内涵与政策要求,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结果】本文以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企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出版企业社会效益提升中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出版企业常用的技术不仅可以为出版企业社会效益提升提供精准战略定位,助力出版企业提升图书质量与品牌力,还能增强出版企业的市场监测与竞争能力,促进出版企业社会效益传播的多渠道整合。【结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要想提升出版企业社会效益,就要从深耕智能文化普惠、满足社会多元需求、搭建智能知识服务生态,提升内容服务价值、构建智能传播矩阵,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等几个方面着手,有效扩大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实现出版业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双向赋能。
传媒技术
智能写作内容优化中的 Graph RAG 技术应用与效果分析
覃俊
2025, (8): 132-13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29
27 6
摘要:
【目的】目前的大语言模型往往将智能写作视为无结构的纯文本数据,忽视了文本内部的逻辑结构和联系,制约了内容质量效果。【方法】精准快速地定位相关信息是提升内容质量的关键,通过融合 RAG 与知识图谱(KG)的智能写作优化技术,构建知识图谱来整合信息,保留文本的内部逻辑和关联性,来提升内容写作效果。【结果】该方法能够更精确地解析写作需求,并通过引入知识图谱,提高信息检索精确度及优化了内容生成质量。【结论】该技术已在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AIGC 应用研究中心(广西实验室)试运行近半年,显示该方法可显著提升内容生成的精准度和效率。
浅析人工智能在国际传播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与挑战
周瑛
2025, (8): 137-14015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30
21 3
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效能,充分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传播的助推作用。【方法】本文以样本分析法,对我国主流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实践成果进行案例分析。通过 SWOT 经济学分析法,围绕人工智能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具体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调研发现,新兴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成为驱动国际传播范式与格局更迭的核心要素。以 ChatGPT、Sora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大量应用,极大改变了国际传播原有的内容生产方式、资源结构、传播逻辑。【结论】主流媒体要正视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传播格局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充分发挥内容优势、专业优势,谨慎应对风险挑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AI 技术与编辑出版行业的融合策略探讨
吴志玲
2025, (8): 141-14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31
19 2
摘要:
【目的】应对编辑出版行业智能化转型挑战,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编辑出版行业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探讨 AI 技术与编辑出版行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分析智能化转型背景下编辑出版行业面临的挑战及融合发展策略。【结果】AI 技术改变了传统编辑出版行业生态,为编辑出版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推动 AI 技术与编辑出版行业融合发展尤为重要。【结论】AI 技术与编辑出版行业融合发展能够提升内容价值、革新编辑出版体系以及重构行业市场生态。但智能化转型也使得编辑出版行业面临全新挑战,应采取构建技术创新合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速人才转型、依托 AI 技术形成智能传播机制等对策,持续探索“AI+ 编辑出版”新生态。
阳谷融媒体中心高清播出建设技术方案
孟宪陆
2025, (8): 145-14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32
15 2
摘要:
【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都要具备高清播出技术,提升节目播出质量,增强用户视觉体验,同时也推动了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多平台的深度融合。【方法】本文通过阐述阳谷融媒体中心高清播出技术方案,分析了高清播出系统的构建要点、关键设备的选型、系统集成和多平台传播能力等。【结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高清播出系统建设提供技术参考。【结论】该技术方案设计简单,功能强大,易于操作,节省资金。
人工智能技术在编辑校对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曹婷 李晟阳
2025, (8): 149-15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33
24 7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编辑校对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在术语匹配与上下文关联分析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算法在文本处理中的实际应用,重点研究了术语库精准调用和语义校对在编辑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结果】研究表明,人工智能能够在编辑校对过程中实现术语的精准匹配,提高文本内容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并有效确保出版物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治方向要求。【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在编辑校对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编辑效率,还确保了出版物的合法性与政治合规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编辑人员应通过加强术语库的动态更新与维护,确保术语匹配的精准性,同时通过利用上下文关联分析模型进一步优化语义校对,提升文本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AIGC 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及应对策略
董永阳 谭峰 姜立会 郭明兴
2025, (8): 154-15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8.034
20 0
摘要:
【目的】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分析 AIGC 在创作者、编者、读者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益处,针对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困扰从期刊出版单位和编辑层面提出应对措施。【结果】AIGC 应用于学术期刊能够实现知识生产的高效化、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同时加快学术知识传播的速度;另一方面,也为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带来较多困扰,如学术不端行为风险增加、版权归属问题突出、监管难度提升等。【结论】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具有双面性,AIGC 也不例外,在融媒体背景下,AIGC 技术不但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而且在出版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分析 AIGC 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以期为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专栏
数字人的技术发展与多场景应用研究
郭全中, 顾可欣
2025, (8): 158-16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