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00后群体社交呈现出与亲戚疏离和依赖网络圈子两种并存现象,本研究旨在对这两种现象进行解释与探讨。【方法】主要采用逻辑思辨的方式。在思辨过程中借鉴了现象学的两个“形式结构”分析思路:(1)多样性中的同一性结构;(2)在场与缺席的结构。【结果】网络圈子依赖的原因包括情感寄托、人 - 网社交个性化、线上社会资本的积累。断亲疏离的原因可概括为:从血缘到趣缘的关系嬗变;亲辈的物理分离;逃离初级人群。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进行分析,依赖与疏离只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过程中年轻世代社会交往的一体两面。【结论】网络世代依赖网络圈子、疏离亲戚圈的行为有其时代性、合理性、同一性。他们远离具有成熟社交规范和稳定性的熟人圈子,投入社交伦理规范尚未建立、具有流动性的网络圈子,又必然伴生一系列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
[1] [ 瑞士 ] 皮亚杰 . 发生认识论原理 [M]. 王宪钿 等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2-58. [2] [ 美 ] 罗伯特 • 索科拉夫斯基 . 现象学导论 [M]. 张建华 等译 .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28. [3] 中信证券 .Z 世代社交需求市场研究:以 Soul 和 TapTap为 代 表 的 Z 世 代 社 交 [EB/ OL].https://mp.weixin.qq.com/s/-r2s932uNhoSbflPM8u4bw,2021-07-08/2022-10-24. [4] 中信证券 .2021 年 Z 世代社交需求市场研究报告 [EB/OL].https://mp.weixin.qq.com/s/L3LmtaSdflM93bpEIfonRw,2021-07-09/2022-10-24. [5] 李培林 .20 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 [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02. [6] 周建国 . 紧缩圈层结构论——一项中国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J]. 社会科学研究,2002:98-102. [7] 罗家德 . 圈子文化的市场力量 [J]. 商界(评论),2011:40-44. [8] 赵高辉 . 圈子、想象与语境消解:微博人际传播探析 [J].新闻记者 .2013(5):66-71. [9] 王玉琦,任祖欣,王子清 .“圈子”传播对交往关系的重构与弥合 [J]. 青年记者,2022(4):54-55. [10] 王小玺 . 大学生手机网络依赖与网络社交的关系研究 [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6):85. [11] 张红坡等 . 大学生网络社交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与心理素质的作用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1-10. [12] 方楠 . 网络差序格局中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研究 [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93-97. [13] 陈昱,褚红素 . 大学生社交“圈层化”:外在表征、发展规律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6):32-34. [14] Lopez-Fernandez Olatz. Generalised Versus Specific Internet Use-Related Addiction Problems: A Mixed Methods Study on Internet, Gaming, and Social Networking Behaviou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8(12). [15] 彭兰 .“液态”“半液态”“气态”:网络共同体的“三态”[J]. 国际新闻界,2020(10):31-47. [16] 张婷婷 . 媒介依赖理论背景下的大学生手机使用研究 [J].传媒,2018(22):77-79. [17] Mark Granovetter,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 481-510. [18] Robert D. Putnam,What makes democracy work?[J].National Civic Review, 1993(2):101-107. [19] 高大伟 . 我国城市独居青年生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劳动保障世界,2019(30):80-81. [20] 赵曙光 . 社交媒体的使用效果:社会资本的视角 [J]. 国际新闻界,2014(7):146-159. [21] 潘曙雅,刘岩 .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研究 [J]. 国际新闻界,2018(4):126-143. [22] Dong Liu,Sarah E. Ainsworth,Roy F. Baumeister. A Meta-Analysis of Social Networking Online and Social Capital[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16(4). [23] Mark Granovetter,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3):481-510. [24] 费孝通 . 乡土中国 [M].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62-65. [25] 胡小武,韩天泽 . 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J]. 中国青年研究,2022(5):37-43. [26] 费孝通 . 乡土中国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4. [27] 郑鸣谦 . 家谱文化:让血脉亲情落叶归根 [J]. 中华民居,2017(4):70-77. [28] 何君安,刘文瑞 . 权力、利益、亲情的冲突与嵌合:再论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 [J]. 青海社会科学,2013(3):36 专题111-116. [29] 宋丽娜,田先红 . 论圈层结构—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再认识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9-121. [30] John Palen. The Urban World[M]. 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7:7. [31] 谢作诗 . 亲戚关系淡化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J]. 记者观察,2014(7):36-37. [32] 王思斌 . 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 [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28-36. [33] 左昕,林李月等 . 中国城—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空间结构与地域模式 [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4):158-163. [34] 肖冬平 . 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异化现象透视 [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98-103. [35] Graham Berman. Book Review: Family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J].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978(8). [36] [ 德 ] 滕尼斯 . 共同体与社会 [J]. 张巍卓译 . 商务印书馆,2019. [37] 孙强强 . 家户分离、技术赋能与乡村共同体重构 [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65-73. [38] 龚长宇 . 陌生人社会:价值基础与社会治理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39] [ 英 ] 鲍曼 . 流动的现代性 [M]. 欧阳景根译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40] 管健 .“熟人社会”到“日常注重边界感” 当代青年社交需求的变化与特点 [J]. 人民论坛,2021(25):28-31.
点击查看大图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59
- HTML全文浏览量: 82
- PDF下载量: 43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