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可视化报道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乔新玉,马 岱

乔新玉,马 岱. 可视化报道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研究[J]. 中国传媒科技, 2023, (5): 17-2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5.003
引用本文: 乔新玉,马 岱. 可视化报道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研究[J]. 中国传媒科技, 2023, (5): 17-2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5.003

可视化报道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5.003
基金项目: 

河南省软科学项目“‘一体两翼’理念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科普能力建设研究”(232400410088);河南 省文化和旅游厅研究课题“短视频社交背景下网红体验分享对用户旅游行为的影响研究”(2023LL05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乔新玉,马 岱:乔新玉(1985-),女,河南焦作,河南大 学影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 向为视听传播;马岱(1998-),男,河南许昌,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

  • 中图分类号: G236.3

  • 摘要: 【目的】图像具有营造信心、凝聚共识、社会动员的力量,以图像为叙事语言的可视化报道技术如何融入、 服务进而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方法】文章借助技术哲学的理论,结合中国可视化报道的实践, 分析中国新闻事业利用可视化报道技术赋能中国现代化的可行路径。【结果】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满足四个自信的共 鸣需求、对中国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可视化表达,将可视化报道技术的价值旨归导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开放。【结 论】通过社会记忆建构、命运共同体催化,可视化报道技术在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方面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 [1] 马建 . 浅谈视觉传播视域下的数据新闻可视化——结合网 易数据新闻“数读”[J]. 中国传媒科技,2016(12): 61-62.
    [2] [ 德 ] 瓦尔特 • 本雅明,[ 美 ] 苏珊 • 桑塔格 . 上帝的眼睛 ——摄影的哲学 [M]. 吴琼,杜予译 . 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5:12.
    [3] 吴晓丹,王文起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 化的本质要求 [J]. 红旗文稿,2023(4):46-48.
    [4] [ 法 ] 拉康 . 拉康选集 [M]. 褚孝泉译 .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1:9-10.
    [5] 央 视 网 . 数 说 经 济: 奔 跑 开 工 忙, 实 干 开 新 局 [EB/OL].https://news.cctv.com/2023/02/01/ ARTIE12zU29bAzgrWRi3kdoL230201.shtml,2023-02- 01/2023-03-26.
    [6] [ 英 ] 安东尼 • 吉登斯 . 现代性的后果 [M]. 田禾译 .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0:27.
    [7] [ 美 ] 戴维 • 迈尔斯 . 社会心理学 [M]. 侯玉波,乐国安, 张智勇等译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39-40.
    [8]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习近平的两会时间|两会关切事—— 藤梯、钢梯、楼梯,悬崖村的路上新了! [EB/OL].http: //cpc.people.com.cn/n1/2023/0301/c164113-32633471. html,2023-03-01/2023-03-26.
    [9] 杨茂庆,史能兴 . 身份认同理论观照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 城市社会融入与身份建构 [J]. 民族教育研究,2018(3): 101-107.
    [10] 任民 . 高效生成可视化专题的应用探索 [J]. 中国传媒科 专题 21 技,2018(3):80-81.
    [11] 党西民 . 视觉文化的权力运作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25.
    [12] [ 法 ] 贝尔纳·斯蒂格勒 . 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 失 [M]. 裴程译 .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67.
    [13] 央视网 . 数说两会:美丽中国展新颜 [EB/OL].https:// news.cctv.com/2023/03/12/VIDEGHGOq831Ts6kw4EBunAm 230312.shtml,2023-03-12/2023-03-26.
    [14] [ 美 ] 道格拉斯 • 凯尔纳,斯蒂文 • 贝斯特 . 后现代理论 ——批判性的质疑 [M]. 张志斌译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 社,2012:170.
    [15] 李伟 . 从身体美学视角看“赛博格身体”的逻辑生成及 身份建构 [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105-118.
    [16] 葛彬超,孟伏琴 . 青年身份认同的“微”建构 [J]. 中国 青年研究,2020(6):107-113.
    [17] 新华社 .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 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http:// 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022-10-25/2023-03-28.
    [18] [ 英 ] 保罗·康纳顿 . 社会如何记忆 [M]. 纳日碧力戈译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
    [19] [ 美 ] 安德鲁·基恩著 . 丁德良译 . 网民的狂欢:关于互 联网弊端的反思 [M]. 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0:78.
    [20] 颜纯钧 .“电视的孩子”与身份建构 [J]. 东南学术,2003 (3):46-5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1
  • HTML全文浏览量:  55
  • PDF下载量:  1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