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目的】本文探索虚拟主播的演化进路,分析在虚拟主播技术框架下人与媒介的主体间关系,为类人智能媒介的发展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梳理虚拟主播的演进路径,运用媒介研究的多重视角探讨虚拟主播主体性的特征、来源与发展趋势。[ 结果 ] 虚拟主播在发展历程中显示出玩具的主体性、融合的主体性与机器的主体性,以人格化、具身性和情感性为主要的媒介特征。“人性化趋势”与“自反性递归”是虚拟主播媒介演进的一体两面,反映了人的主体性与媒介主体性的互构。【结论】虚拟主播具有超越传统音视频媒介的能力,以及在新尺度下形构社会的可能性,是从人类从“视听域”进入下一个媒介域的中间环节。
-
[1] 李强 . 人工智能:回归节目主持人际性的技术视角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8):88-91. [2] 李亚铭,李阳 . AI 主播与受众关系的建构 [J]. 青年记者,2019(35):30-31. [3] 高贵武,杨航 . AI 主播与主持传播中的人格进化 [J]. 青年记者,2019(22) :51-52. [4] 吴锋,刘昭希 . 人工智能主播历史沿革、应用现状及行业影响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74-183. [5] 沈浩,刘亭利 . 虚实共融,若即若离:全面进击的虚拟数字人 [J]. 视听界,2022(3):5-10. [6] 崔洁,童清艳 . 解构与重构:“人格化”虚拟 AI 新闻主播再思考 [J]. 电视研究,2022(2):62-64. [7] 周勇,郝君怡 . 建构与驯化:人工智能主播的技术路径与演化逻辑 [J]. 国际新闻界,2022(2):115-132. [8] 高贵武,赵行知 . 进化中的异化:人工智能主播的言说之窘 [J]. 传媒,2023(4):12-14. [9] 喻国明,杨名宜 . 元宇宙时代的新媒体景观:数字虚拟人直播的具身性研究 [J]. 当代传播,2023(1):32-36,48. [10] 梅琼林,张晓 . “媒体等同”——从效果研究到理论建构 [J]. 社会科学研究,2006(5):193-196. [11] [22] 保罗·莱文森 . 人类历程回放 媒介进化论 [M]. 邬建中,译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81,86. [12] 雷吉斯·德布雷 . 媒介学引论 [M]. 刘文玲,译 .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48. [13] 牟怡 . 传播的进化 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人类的交流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13. [14] 郭小安,赵海明 . 媒介的演替与人的“主体性”递归:基特勒的媒介本体论思想及审思 [J]. 国际新闻界,2021(6):38-54. [15] Sale S,Salisbury L. Kittler Now:Current Perspectives in Kittler Studies [M]. Cambridge:Polity Press,2015:80.
点击查看大图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8
- HTML全文浏览量: 12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