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平台推动下梗文化的风格变化——以“猫 meme”短视频为例

王萱 叶子

王萱 叶子. 平台推动下梗文化的风格变化——以“猫 meme”短视频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 2024, (10): 22-2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04
引用本文: 王萱 叶子. 平台推动下梗文化的风格变化——以“猫 meme”短视频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 2024, (10): 22-2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04

平台推动下梗文化的风格变化——以“猫 meme”短视频为例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萱 叶子:作者简介:王萱(1979—),女,河南商丘,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媒介传播、品牌传播;叶子(2001—),女,河南新乡,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

  • 摘要: 【目的】探讨以猫 meme 为代表的梗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平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方法】运用文献研究等方法。【结果】平台通过训练算法,使猫 meme 实现破圈传播;通过在制作技术上“收编”,使其制作难度降低,让更多用户参与进“梗”的再创作中;通过为用户提供场景,使猫 meme 作为参与式文化内容更加多样丰富,推动不同文化与新传播方式的交融。【结论】猫 meme 等梗文化得到青年与平台的青睐,让社会能透过一个又一个由“小猫”叙述展示的视频看到当下青年的社会情绪和文化心态。但作为亚文化,猫 meme 也不可避免地挑战了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心中的地位,同时其符号的大量滥用也引发了“文化泡沫”的担忧。

     

  • [1] 郭小宇,马静,Arkaitz Zubiaga,等 . 互联网迷因研究:现状与展望 [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6):199-207.
    [2] 张美兰 . 符号化传播视角下的丧文化解读 [J]. 科技传播,2018(21):26-27.
    [3] 戈夫曼·欧文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 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5):13.
    [5] 孙萍 .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平台文化生产研究的反思[J]. 新闻与写作,2023(9):1.
    [6] 黄淼,黄佩 . 算法驯化:个性化推荐平台的自媒体内容生产网络及其运作 [J]. 新闻大学,2020(1):15-28,125.
    [7] 马中红,胡良益 . 无限连接:网络平台技术逻辑下的亚文化“出圈”现象 [J]. 新闻与写作,2021(6):21-29.
    [8] 蒋晓丽,梁旭艳 . 场景: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生力量——场景传播的符号学解读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12-16,20.
    [9] 蔡骐 .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 [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9):5-23,126.
    [10] 张小平,蔡惠福 . 网络情绪传播的特征、影响及应对策略 [J]. 传媒观察,2021(2):15-23.
    [11] 杨章文 . 网络泛娱乐化: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的“遮蔽”及其“解蔽”[J]. 探索,2020(5):181-192.
    [12] 靳琰,孔璐璐 . 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泛娱乐化机理探究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12):129-13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8
  • HTML全文浏览量:  7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