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索科技期刊“造船出海”的方法、策略和手段,为积累科技论文数据建言献策,为更好建立科技论文数据库、支撑我国科技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的本质及其难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解决办法,找到切入点。【结果】提出我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要建立本土的国际化出版平台、数据库、评价体系等。结合当前难点,提出“造船出海”首选是排版校对系统,重在科技论文积累,志在数据库建设。【结论】我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积极建立本土的国际化出版平台、数据库、评价体系。以排版校对系统为“造船出海”的首选措施,建设科技期刊发布平台,积累科技论文数据,实现大型数据库的建设。
-
[1] 游苏宁 . 中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势在必行 [J]. 科技导报,2017,35(15):13-14. [2] 王宁宁,游苏宁,刘红霞 . 中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已迫在眉睫 [J]. 编辑学报,2022,34(2):126-130. [3] 初景利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初景利: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J]. 科学新闻,2015(11):33-35. [4] 朱铮,沈炳熙 .“出海”战略的比较和选择 [J]. 浙江经济,1990:19-22. [5] 严永松,王维朗,郭伟,等 . 中国 SCI 期刊发展现状及与出版平台合作建议 [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1):91-102. [6] 于成,古雅琳,张文彦 . 世界科技期刊出版公司科技期刊“造船出海”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7):766-772. [7] 丁帅,郭宸孜,张莹,等 . 对合作办刊和自主创刊的思 考 —— 基 于 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 和 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 创刊历程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34(7):859-867. [8] 于成,唐乐水 . 科技期刊开放数据“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出版策略 [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9):1081-1086. [9] 李新坡,郑秀娟 . 中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的 3 个关键问题 [J]. 编辑学报,2022,34(4):360-362. [10]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 [11] 于成,李雨佳 . 科学出版社 SciEngine 平台造船出海的经验与挑战 [J]. 中国传媒科技,2023(3):143-146. [12] 梁永霞,李翠霞 . 造船出海,打造中国学术品牌期刊集群平台——黄延红博士访谈录 [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7):995-998. [13] 张莉,曾洁,赵廓,等 . 国产科技期刊出版与传播平台 SciOpen 运营实践及思考 [J]. 编辑学报,2023(1):12-16. [14] 汤梅,陈禾 . 基于国内数字出版平台 SciOpen 自主创办英文新刊的实践探索 [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4(11):1604-1610. [15] 廖光勇,管兴华,常安妮 . 打造英文科技期刊自主国际发行平台——“分合式出版”模式的设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12):1462-1466. [16] 康军 . 我国英文学术期刊“造船出海”的国际化发展策略 [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4(6):811-818. [17] 丁佐奇,李楚威 . 由“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看我国 OA 出版现状及展望 [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11):1561-1568. [18] 张新玲,陈誉 . 国际 ChatGPT 研究文献的出版动态及对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启示——基于 Web of Science 的文献计量分析 [J]. 中国传媒科技,2024(10):27-31. [19] 石佳靓,张垚 .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出版业融合创新、发展与规制——聚焦于人工智能审校技术风险 与机遇分析[J]. 中国传媒科技,2024(10):98-101. [20] 傅如海 . 数字化时代下编辑出版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J].中国传媒科技,2024(10):110-113.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