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专题
大语言模型驱动下青年群体跨文化交往的补偿性研究——基于文化折扣的视角
陈文泰 张帆
2024, (10): 7-1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01
10 1
摘要:
【目的】分析大语言模型对青年群体跨文化交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并精准补偿由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文化折扣现象。【方法】基于文献研究、理论思辨等方法,深度剖析大语言模型驱动下青年群体跨文化交往中文化折扣现象的成因。【结果】大语言模型驱动下青年群体跨文化交往发生话语权的重新分配、文化交往的流动性转变、文化场景与技术的创新融合等革命性变革。【结论】通过提升青年群体文化感知和信息识别能力、优化大语言模型质料训练与文本生成能力、革新大语言模型应用范式等补偿机制,使技术最大限度赋能青年群体跨文化交往。
专题
智能媒介下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董广
2024, (10): 12-1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02
8 1
摘要:
【目的】智能媒介环境下,传统的电影媒介素养教育已无法适应当下需要。探讨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学生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下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现状及高校的电影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结论】智能媒介环境下,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发生了转向。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依赖程度较高、电影媒介批判能力不足,且存在电影媒介道德伦理与法律失范的风险。【结果】 提升青年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应加强智能媒介素养和媒介价值观教育,并构建一个良性的电影媒介素养教育生态系统。
专题
生成式 AI 对青年群体的情感供给影响研
张合斌 徐慧慧
2024, (10): 17-2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03
9 0
摘要:
【目的】数字时代,青年群体的社交关系不断淡化,并逐渐将情感投射于生成式 AI,在人机交流的过程中亲密关系也逐渐演变为自主生成式亲密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在这一亲密关系下,生成式 AI 对青年群体提供的情感供给及其带来的伦理问题。【方法】通过观察生成式 AI 恋爱软件的 AI 恋人建构,并分析用户与生成式 AI 之间建立的自主生成式亲密关系。【结果】研究发现,生成式 AI 恋人通过情感的正向回馈、建构用户的理想恋人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青年群体的压力和孤独感,满足青年群体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结论】青年群体在使用生成式AI 提供的情感陪伴的同时也面临个人隐私泄露、逃避厌弃现实亲密关系等可能出现的伦理困境。
专题
平台推动下梗文化的风格变化——以“猫 meme”短视频为例
王萱 叶子
2024, (10): 22-2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04
9 0
摘要:
【目的】探讨以猫 meme 为代表的梗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平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方法】运用文献研究等方法。【结果】平台通过训练算法,使猫 meme 实现破圈传播;通过在制作技术上“收编”,使其制作难度降低,让更多用户参与进“梗”的再创作中;通过为用户提供场景,使猫 meme 作为参与式文化内容更加多样丰富,推动不同文化与新传播方式的交融。【结论】猫 meme 等梗文化得到青年与平台的青睐,让社会能透过一个又一个由“小猫”叙述展示的视频看到当下青年的社会情绪和文化心态。但作为亚文化,猫 meme 也不可避免地挑战了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心中的地位,同时其符号的大量滥用也引发了“文化泡沫”的担忧。
传媒理论
国际 ChatGPT 研究文献的出版动态及对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启示——基于 Web of Science 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新玲 陈 誉
2024, (10): 27-3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05
0 0
摘要:
【目的】通过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深入分析 ChatGPT 相关研究文献的出版动态,以揭示当前 ChatGPT 研究的热点、趋势及潜在价值,并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启示和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系统检索并分析 2022 年 12 月—2023 年 12 月出版的关于 ChatGPT 的论文。【结果】ChatGPT 相关论文的发文量在一段时间内呈现上升趋势,但近期有所减缓。美国、印度和中国是 ChatGPT 论文的主要发表国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医药学领域,表明 ChatGPT 在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学术价值。【结论】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学术期刊在选题和组稿时应更加谨慎,不应盲目追求热门话题,而应关注研究的长期价值和学术贡献;加大对 ChatGPT 与医药学等领域交叉研究的关注和支持;学术期刊应持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并相应地调整出版策略和审稿标准,以适应学术研究的不断变革。
传媒理论
新质生产力在传媒领域的实践思考
孟庆玉
2024, (10): 32-34,4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06
0 0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新质生产力在传媒领域的实践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应用方向。【方法】加快数据要素制度建设和市场化应用,加强视频资源安全保护和内容合作,将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到新闻生产全流程,追踪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结果】形成传媒领域新质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与劳动效率,改进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满足和创造新需求,通过新需求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产业。【结论】传媒领域应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指引,从多个方向发力,加快产业化建设,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
传媒理论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应对与防范
杨孔威
2024, (10): 35-3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07
0 0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方法】从 AI 模型、数据使用等角度,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果】实践中现行法规还难以覆盖 AI 发展带来的新问题。【结论】为解决该问题,需要政府、AI 开发公司及使用者等多方主体共同努力、协同治理,推动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
传媒理论
深度伪造对传播业态的机与危
高泽阳
2024, (10): 39-4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08
0 0
摘要: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深度伪造技术在全球传播中的影响及其潜在风险。【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首先介绍深度伪造技术的定义及其应用方法,分析深度伪造技术在视频、语音和文本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效果。【结果】深度伪造技术能够制造高度逼真的虚假信息,对社会和媒体造成潜在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一定机遇。【结论】最后,部分提出了加强信息鉴别能力、建立有效法律法规及加强国际合作的建议,以有效应对深度伪造技术可能带来的挑战,维护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和社会稳定。
传媒理论
近十年我国国际传播的传播效果研究:系统性文献综述
朱自远
2024, (10): 43-4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09
0 0
摘要:
【目的】本文对近十年来我国国际传播效果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意在把握研究现状,吸取经验,优化不足,为更好地评估传播效果提供思路。【方法】本文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收集、筛选及编码,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国际传播效果研究的研究对象的信息类型比较集中,但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涵盖面广泛;对传播效果的衡量指标的选择较为发散,且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较为主观;用于传播效果分析的理论和模型应用相对集中。【结论】今后国际传播效果研究可以多探索传播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点,丰富理论框架;积极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传媒理论
游戏化在文化遗产艺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葛凌蓝
2024, (10): 48-5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0.010
0 0
摘要:
【目的】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本文旨在研究游戏在文化遗产艺术传播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通过剖析游戏化的传播策略、游戏化元素的提炼过程、游戏化传播平台的构建技巧,揭示了游戏在文化遗产艺术传播中的有效性。【结果】游戏化的传播方式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使受众在游戏过程中逐步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结论】游戏化能显著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与兴趣,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查看更多
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
葛晶
[摘要](551) [PDF 2483 KB](274)
摘要: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短视频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碎片化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渠道。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一直在受众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科学性,是人们了解国家政策、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深入剖析短视频的优势,充分发展新闻媒体与短视频的黏合度,宣扬正确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形式,与时俱进地改革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生产模式,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类节目的传播发展。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生产的发展特征及现状分析——以“抖音”平台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为例
朱奕锦
[摘要](929) [PDF 2288 KB](171)
摘要:
短视频在近几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成熟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媒介传播模式和形态。许多官方主流媒体机构审时度势,通过开通抖音短视频账号,参与新媒体运营等方式丰富传播渠道,提升对舆论的把控与引导。本文主要以抖音短视频 App 内的主流媒体新闻生产为切入点,通过对现阶段短视频新闻及抖音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基本特征、优势所在、不足之处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短视频整体行业的新闻作品生产、传播情况,并提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参考。
“元宇宙”探源与寻径:概念界定、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
黄楚新, 陈智睿
[摘要](699) [PDF 9326 KB](152)
摘要: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持续增大,“网对网”的交流模式逐渐成为人际沟通的日常景观。元宇宙概念在此过程中渐成热点,并在 Facebook 改名 Meta 之后获得全球广泛关注。元宇宙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技术发展的长期驱动之下生成的。本文将立足于元宇宙概念产生的技术条件与现实动因,站在概念界定、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三个方面,具体解析元宇宙的实质内涵与未来发展,以期澄清元宇宙发展中存在的症结、误解。
破局立新:短视频平台内容审核机制创新探析
黄楚新, 贺文文
[摘要](631) [PDF 9282 KB](118)
摘要:
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符合国家和行业监管要求,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对用户内容生产审核需求更加迫切。本文通过分析短视频平台内容审核现状及现存问题,提出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内容安全审核创新的一些探索办法,以期为短视频内容生态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国潮正当时 融合更出彩——新媒体技术赋能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
钱林林
[摘要](372) [PDF 1383 KB](60)
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形成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体技术,尤其传统媒体转型发展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根植传统文化,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2021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以全新的艺术形式为观众展现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移动优先、融合传播、互联互通和高新视频技术,立足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坚持“内容为王”,凸显了舞台舞美布局的层次和空间的变化,技术赋能实现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的完美结合,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和技术手段进行包装,为观众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带动文化寻根热潮,弘扬了中原文化,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洋网红”短视频研究
王舒敏, 杜恩龙
[摘要](593) [PDF 4172 KB](216)
摘要:
当前短视频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网红”,“洋网红”群体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些“洋网红”群体通过短视频搭建起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构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本文首先梳理“洋网红”的特征和走红原因,而后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 11 个人气“洋网红”账号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洋网红”短视频内容特征以及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促进洋网红群体未来在短视频平台的良性发展。
ChatGPT 的技术特征与应用前景
郭全中, 张金熠
[摘要](499) [PDF 2416 KB](184)
摘要:
场景、符号、情感:移动短视频的互动仪式研究
冯蓓蓓, 张凯翔
[摘要](362) [PDF 1428 KB](66)
摘要:
智媒时代下,5G、VR、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重构了短视频的传播路径。交互传播、时空重塑优化了消费体验,打造了与用户更为适配的场景网络。内容的深耕与用户的分层构建了传受双方的互动仪式链,在技术的牵引下,短视频制作者将视点从内容输出转向情感探索,在趋于饱和的市场中迎来了从“竞速”到“求质”的拐点。本文将分别从场景的功能创造、符号的互动对话、情感的表达扩散三个维度,具体剖析移动短视频的互动仪式链的构建路径,探寻背后的消费逻辑与情感纹理。
数字文明:元宇宙中人的虚拟身份认同与媒介化生存
李康跃, 王雪梅, 闫晓阳
[摘要](521) [PDF 1409 KB](96)
摘要:
技术与社会的繁荣与“再组织”使“元宇宙”概念破壁而出,人们正以此为基点创造一个划时代的数字文明,即数据、人、关系共同构成的未来世界图景。在元宇宙所营造的媒介环境下,人的自我认同完成了由“符号”到“身份”、 由“视听”到“感知”、由“情景”到“社会”的转化。作为第三媒介时代的代表,元宇宙在完成媒介感知的“反向进化”之余,也导致了人的“生存危机”,因此对人在元宇宙中的沉浸式媒介化生存也需辩证看待。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探究
王朝阳
[摘要](455) [PDF 2515 KB](69)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土壤,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使新媒体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以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在融媒体时代,要想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实现内容兼容、资源互通以及宣传共融,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融合能力,以契合融媒体时代特征。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进行简要阐述,分析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优劣势,并具体探讨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的策略。
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
葛晶
[摘要](551) [PDF 2483KB](274)
摘要: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短视频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碎片化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渠道。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一直在受众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科学性,是人们了解国家政策、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深入剖析短视频的优势,充分发展新闻媒体与短视频的黏合度,宣扬正确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形式,与时俱进地改革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生产模式,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类节目的传播发展。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洋网红”短视频研究
王舒敏, 杜恩龙
[摘要](593) [PDF 4172KB](216)
摘要:
当前短视频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网红”,“洋网红”群体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些“洋网红”群体通过短视频搭建起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构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本文首先梳理“洋网红”的特征和走红原因,而后对抖音短视频平台上 11 个人气“洋网红”账号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洋网红”短视频内容特征以及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促进洋网红群体未来在短视频平台的良性发展。

专题 · 观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