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对机器人新闻的受众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文章从受众视角出发,以新华社数字记者“小诤”的报道为样本,对机器人新闻的受众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关思考。【结果】研究发现,受众对机器人新闻的接受意愿良好,但更倾向于选择传统形式的新闻信息,即接受意愿与行为选择并不冲突;在众多可能的影响因素中,“传统依赖”和“科技支持”等心理因素的作用最为明显;受众在接受机器人新闻时更看重新闻信息的可靠性和内容质量。【结论】研究提出,良好的科技创新背景使受众产生“智能信任”心理,进而表现出接受意愿;在不断创新新闻形式的同时,新闻工作仍需聚焦“新闻”本身,将内容放在新闻生产的首要位置;“具身”与“离身”的融合或许是机器人新闻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
[1] Nic Newman.Journalism,Digital News Report:Media,and Technology Trends and Predictions 2022[R].United Kingdom: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2022,35. [2] 孙若风.“数字记者”亮相冬奥会!数字人未来走向何方?[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180743106625416&wfr=spider&for=pc,2022-02-19/2022-09-20. [3] 孙蒙蒙.数字技术助力媒体融合 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亮相[EB/OL].http://www.news.cn/2021-11/30/c_1211467488.htm,2021-11-30/2022-09-21. [4] 边鹏.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6+10. [5] 葛丽莎,张国良.手机新闻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新闻大学,2016(1):59-67+148. [6] Latar N L.Robot Journalism:Can Human Journalism Survive?[M].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Ltd.2018,12. [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白皮书(2022 年)[R/OL].P020220412613255124271.pdf ,2022-04/2022-06-05. [8] 刘国强,林青.媒介话语的社会嵌入:“内容为王”的话语模式及其变迁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5):70-77. [9] 邓建国.机器人新闻:原理、风险和影响[J].新闻记者,2016(9):2. [10] 师文,陈昌凤.社交机器人在新闻扩散中的角色和行为模式研究——基于《纽约时报》“修例”风波报道在Twitter 上扩散的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5):5-20+126. [11] [美]保罗·莱文森.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论[M].邬建中,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12] 於春.传播中的离身与具身:人工智能新闻主播的认知交互[J].国际新闻界,2020(5):35-50. [13] 芮必峰,孙爽.从离身到具身——媒介技术的生存论转向[J].国际新闻界,2020(5):7-17. [14] 刘海龙,束开荣.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0-89.
点击查看大图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8
- HTML全文浏览量: 55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