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全媒体视域下不同媒介的深度交融、媒体发布通道的多样性,为公众信息获取提供了较大便利。【目的】公 众借助网络平台不仅能获取实时信息,同时还能在其中交流和互动,实现压力的释放。但需注意的是,全媒体视域 下的自由性、多元化的表达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治理、社会安定和谐,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 秩序。【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结果】通过对全媒体视域下网络公共空间的解构成因、 重塑举措进行详细剖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举措。【结论】这些举措是打造全媒体信息交流与良性互动格局, 重塑有序健康的网络公共空间的有效方式,希望能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1] [ 英 ] 安东尼·吉登斯 . 社会的构成 [M]. 李康,李猛译 . 北京: 三联书店,1998:16. [2] 雷禹 . 网络危机传播机理及其管理机制的研究 [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2010. [3] 何小霞 . 新媒体技术与受众互动传播模式的发展探索 [J]. 记者摇篮,2019(9):85-86. [4] 周乾坤 . 新媒体背景下受众互动传播模式的发展策略 [J]. 中国传媒科技,2022(9):69-72. [5] [ 美 ] 沃纳·赛佛林等著 .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M]. 郭镇之译 .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72. [6] 申建林,邱雨 . 重构还是解构 ——关于网络空间公共领 域命运的争议 [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146-154. [7] 苏钥机,李月莲 . 新闻网站、公共空间 与 民 主 社 会 [EB/OL].http://flystar898.blogchina.com/.2004-02- 16/2023-02-20. [8] 宋平锋 . 哈贝马斯交往思想视域下的网络公共空间话语伦 理研究 [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 44-51. [9] 魏杰 . 亲历改革 [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174. [10] [ 美 ] 科恩 . 论民主 [M]. 聂崇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22. [11] 王琳 . 媒体空间治理的技术风险与应对策略 [J]. 中国传 媒科技,2022(10):68-71. [12] [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夏铸九,等译.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09-419.
点击查看大图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0
- HTML全文浏览量: 54
- PDF下载量: 17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