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具身性视角下虚拟人形象特征分析——以星瞳为例

焦明甲 张卓然

焦明甲 张卓然. 具身性视角下虚拟人形象特征分析——以星瞳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 2024, (11): 63-6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1.013
引用本文: 焦明甲 张卓然. 具身性视角下虚拟人形象特征分析——以星瞳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 2024, (11): 63-6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1.013

具身性视角下虚拟人形象特征分析——以星瞳为例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11.01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焦明甲 张卓然:焦明甲(1973—),男,吉林榆树,博士研究生,长春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学;张卓然(1999—),男,吉林长春,长春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 摘要: 【目的】数字产业的扩张与虚拟人概念的大火,使虚拟人从技术试验领域走入前台,并以着重于具身传播的形态出现在数字文化产业之中,成为急需研究的对象。【方法】本文以虚拟人“星瞳”为例,以其对艺术否定主义传统的延续、对交互性增强的现实需求及其对技术美学的渴望三方面进行探讨,进而分析了其具身性形象的主要特征。【结果 / 结论】研究发现多角度的升级推动了虚拟人具身传播特性的进一步强化,并且在虚拟现实与元宇宙有关技术更加发达的未来,这一表现形式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 [1] 魏情情,李羽诺 . 具身赋魂的“中之人”:媒介景观中虚拟主播的情感驱动与价值延伸 [J]. 新媒体研究,2023(17):92-96.
    [[2] 刘海龙,束开荣 . 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 [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0-89.
    [[3](德)阿多诺 . 美学理论:修订译本 [M] 王柯平,译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102.
    [[4] 占琦 . 共域与脱缰:Z 世代迷群与虚拟偶像的符号交互[J]. 新闻知识,2022(2):62.
    [[5] 程思凡,林凌 . 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具身传播 [J]. 编辑学刊,2023(5):36-41:37.
    [[6] 喻国明,杨名宜 . 元宇宙时代的新媒体景观:数字虚拟人直播的具身性研究 [J]. 当代传播,2023(1):33.
    [[7] 赵瑜,李孟倩 . 拟人化趋势下的虚拟主播实践与人机情感交互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1):110-116.
    [[8] 吴思远 . 双向构建与情感连接:参与式文化视角下的虚拟主播与粉丝关系 [J]. 新媒体研究,2023(4):80-84.
    [[9](美)唐·伊德 . 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 [M].韩连庆,译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0] 王腾飞,于冰,黄东晋,等 . 基于 NeRF 的 3D 场景动画风格迁移及其技术美学价值研究 [J]. 现代电影技术,2024(2):13-19.
    [[11] 孙丹阳 . 具身、诠释与它异: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偶像的发展研究 [J]. 视听,2023(3):132-135.
    [[12] 王霆威,温有为 . 泛在化的身体介质:虚拟主播的具身传播之重 [J]. 青年记者,2023(4):64-6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1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1-08
  • 刊出日期:  2025-01-0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