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传媒科技》2024年重点选题指南 欢迎来稿!

发布日期: 2024-03-01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4年重点选题指南

图片



关于我们



《中国传媒科技》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由新华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的国家级新闻与传媒类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4653/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0134,邮发代号:82-828,海外发行代号:MO-3766。


本刊系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会刊,国家级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成果唯一授权发布期刊,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B+(准核心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收录期刊。


本刊秉承“科技推动传媒进步”的办刊宗旨,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问题的独立判断及深刻剖析,重点关注AIGC、6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性成果应用,积极推动新闻传媒业界和学界交流,为我国新闻出版传媒行业的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服务。



重点选题



2024年,《中国传媒科技》杂志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的学术视野、更深的问题关切,为传媒学界、业界呈现最前沿、最专业、最权威的传媒科技创新研究和传媒融合实践成果。热忱欢迎广大传媒学界、业界人士不吝赐稿。2024年重点选题包括但不限于:


1.通用人工智能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2.媒介与社会焦虑


3.算法与人工智能语境下的国际传播


4.人机共生时代的媒介化生存、数字劳动与行动主体


5.媒介素养教育制度化保障路径的建构


6.智能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  


7.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传播生态变局及其治理


8.智能技术与人机互动


9.媒介技术与视听传播


10.智能媒介技术推动下的青年文化延展


11.网络侵权与网络治理中的数据与算法


12.数字虚拟人交互技术如何助力全媒体传播发展


13.新媒介环境下主流媒体的功能重构及路径优化


14.人工智能技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15.智能舆情与计算传播


16.深度数智时代传播者的能动性研究


17.海外数字出版前沿理论与实践


18.数智时代传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


19.智慧广电


20.智慧出版


投稿方式

专题投稿邮箱:

scimedia@xinhua.org ;

13269132717@163.com



写作说明



一、来稿约定

1.来稿应符合本刊的出版范围;稿件字数以7000~8000字为宜,专题约稿、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及综述文章不超过15000字为宜。来稿应为原创性论文,内容题材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足、结构严谨、文字凝练,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2.为加强学风建设,维护学术尊严,本刊借助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文稿如摘引他人文字或观点,务请在参考文献中予以著录。

3.本刊对所有来稿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制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审稿制度。审稿周期约为1个月,超过1个月未有评审意见返回,请联系编辑部。在此之前,请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将3年内不再接收该作者论文。

4.来稿应不涉及任何国家或企业机密(军队院校稿件、国防项目、重大课题、涉密人员参与创作等可能涉及国家机密的文章请来稿同时附上单位相关主管部门的“不涉密”或“脱密”证明材料)。


二、撰写要求

1.文章题目:题目应能展现正文主旨,并精炼、醒目,必要时可用副标题。题目下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非直辖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2.摘要、关键词:摘要须四要素齐全,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应过多叙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字数以200~300字为宜。关键词应选用实词(5个),并能准确表达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者词组。摘要统一格式为:【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1,1.1,1.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5.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附图须清晰,达到出版要求,表格请用三线表。

6.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请用顺序编码制,不得少于10条。文中相应位置须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参考文献著录依次是:序号、作者姓名、文题(或书名)、期刊名(外文期刊名可用标准通用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期、页码。如属专著,要在书名后加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及页码。文献作者超过3人时,须列出前3人的姓名,后加“等”;欧美作者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名可用缩写,姓全大写。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档案[A],电子公告[EB]。

7.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职称(职务)、工作单位、研究方向。


三、基金项目

来稿属基金项目或重点攻关项目、专利等,请在文末注明项目全称及编号,本刊将优先发表。


四、版权说明

1.来稿文责自负,对因抄袭或涉密等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对所投稿件,本刊有权根据本刊出版要求对其进行适当删改或调整,作者如不愿被改动,来稿时请注明。

2.为了扩大作者学术成果的影响力,本刊已被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超星发现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并通过多种新媒体宣传方式进行传播。凡给本刊投稿,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对其图文作品拥有网络传播权,作者如不同意其作品被收录,须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来稿一经刊登,将赠送当期样刊。

3.作者保证全体作者的署名及排序没有异议,多单位合作的稿件,保证单位排序没有异议,且无知识产权纠纷。




奖励机制



1.本刊刊发的学术论文两年内被《新华文摘》杂志全文转载,每篇奖励作者3000元;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每篇奖励作者2000元;

2.本刊刊发的学术论文两年内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的论点摘编的论文,每篇奖励作者1000元;

3.本刊刊发的学术论文两年内获得中国新闻奖,每篇奖励作者1000元。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24-03-01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