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点选题指南
关于我们 《中国传媒科技》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由新华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的国家级新闻与传媒类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4653/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0134,邮发代号:82-828,海外发行代号:MO-3766。 本刊系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会刊,国家级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成果唯一授权发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扩展版、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收录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秉承“科技推动传媒进步”办刊宗旨,重点关注当代中国传媒科技创新性成果和应用,促进新闻出版传媒领域的产教研用交流,服务媒体融合国家战略。《中国传媒科技》在广泛征集各位编委意见、建议,分析未来一年传媒领域热点、难点、前沿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2025年20个重点专题议题。热诚欢迎学界、业界人士不吝赐稿。
重点选题 一、重点选题方向 1.新质生产力赋能传媒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2.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路径研究 二、稿件类型 1.理论研究 针对学科建设及行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进行深入探索,秉持鲜明观点,论证严谨周密,文献资料翔实。其研究成果兼具原创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对新闻出版传媒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操作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工作研究 紧密结合新闻出版传媒领域的实际工作,深入发掘并研究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系统的总结、提炼与讨论。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更为行业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3.实证研究 本研究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与调查法,深入搜集并分析研究对象的相关材料与数据。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提出假设,科学设计变量,构建研究模型,以得出可验证的结论,揭示事物本质属性与客观规律。研究鼓励跨学科视角,力求创新。 4.案例分析 研究精选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示范性及引领性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其背景、创新举措、显著成效,提炼经验启示。案例不仅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更具备广泛的推广与借鉴价值,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与启示。 5.文献综述 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新闻出版传媒领域文献资料,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观点、方法、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研究空白或未来发展方向。文献综述要具有资料性、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入性。 本刊欢迎新闻出版传媒领域各级各类项目研究的阶段性与终期成果。优先审稿、发表,优稿优酬。
3.全媒体时代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4.新质传播:新时代方位下的媒体生产力全要素提升
5.人本AIGC:以人为中心的未来智能媒体生态
6.AIGC虚假信息传播机制与分层治理研究
7.传媒科技在数据要素产业中的作用
8.人工智能对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重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9.数字人文视域下媒体技术创新与应用
10.推动广播电视技术和文旅项目融合发展
11.数智时代虚拟世界的影视生产
12.媒体数据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13.数字赋能国际传播的路径和探索
14.6G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融媒体领域的创新应用
15.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媒体垂直行业的场景应用
16.数智时代新闻传媒学科知识生产与理论体系建设研究
17.微传播与数字叙事
18.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媒体创作范式研究
19.智能媒体传播与社会变革
20.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新闻出版业深度交叉融合研究
写作说明 一、来稿约定 1.来稿应符合本刊的出版范围;稿件字数以7000~9000字为宜,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及综述文章不超过15000字为宜。来稿应为原创性论文,内容题材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足、结构严谨、文字凝练,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2.为加强学风建设,维护学术尊严,本刊借助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文稿进行检测,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文稿如摘引他人文字或观点,务请在参考文献中予以著录。 3.本刊对所有来稿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制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审稿制度。审稿周期约为1个月,超过1个月未有评审意见返回,请联系编辑部。在此之前,请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将3年内不再接收该作者论文。 4.来稿应不涉及任何国家或企业机密(军队院校稿件、国防项目、重大课题、涉密人员参与创作等可能涉及国家机密的文章请来稿同时附上单位相关主管部门的“不涉密”或“脱密”证明材料)。 二、撰写要求 1.文章题目:题目应能展现正文主旨,并精炼、醒目,必要时可用副标题。题目下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非直辖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2.摘要、关键词:摘要须四要素齐全,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应过多叙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字数以200~300字为宜。关键词应选用实词(5个),并能准确表达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者词组。摘要统一格式为:【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3.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1,1.1,1.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4.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5.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附图须清晰,达到出版要求,表格请用三线表。 6.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请用顺序编码制,不得少于18条。文中相应位置须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参考文献著录依次是:序号、作者姓名、文题(或书名)、期刊名(外文期刊名可用标准通用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期、页码。如属专著,要在书名后加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及页码。文献作者超过3人时,须列出前3人的姓名,后加“等”;欧美作者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名可用缩写,姓全大写。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档案[A],电子公告[EB]。 7.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职称(职务)、工作单位、研究方向。 三、基金项目 来稿属基金项目或重点攻关项目、专利等,请在文末注明项目全称及编号,本刊将优先发表。 四、版权说明 1.来稿文责自负,对因抄袭或涉密等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对所投稿件,本刊有权根据本刊出版要求对其进行适当删改或调整,作者如不愿被改动,来稿时请注明。 2.为了扩大作者学术成果的影响力,本刊已被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超星发现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并通过多种新媒体宣传方式进行传播。凡给本刊投稿,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对其图文作品拥有网络传播权,作者如不同意其作品被收录,须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来稿一经刊登,将赠送当期样刊。 3.作者保证全体作者的署名及排序没有异议,多单位合作的稿件,保证单位排序没有异议,且无知识产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