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第2期

专题·媒体技术标准与应用
市级融媒体中心技术系列标准规范编制与应用
牛睿
2024, (2): 7-1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01
127 27
摘要:
【目的】2023 年是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十年。为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发挥好市级融媒体中心的作用。文章对市级融媒体中心技术系列标准规范的编制进行了探讨。【方法】文章通过对 2023 年 2 月发布的《市级融媒体中心总体技术规范》进行解读,为地市媒体下一步建设,尤其是技术系统的建设打好基础。【结果】市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受体制不同、机制不同、基础条件不同等多方面客观情况影响,规范需要尽量贴近不同条件下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提高规范的可落地性。【结论】系列标准规范的编制和发布是我国媒体领域第一次系统全面地研究市级融媒体中心关键技术,在市级融媒体建设实施过程中可创造很大的社会效益,对推动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很大作用。为各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可操作性指导。
AIGC 背景下,智媒数据标准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陈良晓
2024, (2): 11-1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02
139 38
摘要:
【目的】我国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已经从最初的探索推进深入到深度发展阶段,以大数据大模型为基础的生成式 AI 将成为推动传媒行业进入新一轮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如何构筑这个新动能是媒体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方法】高质量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分析数据标准作为媒体建设高质量数据关键要素,必须要工程化、系统化以及保持开放性去建设。【结果 / 结论】进入 AIGC 时代,媒体必须通过体系化构建好数据标准,才有可能、有能力应对因“大体量、多模态、机器化”的内容数据生产、加工、应用所带来的各种发展及安全问题。
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媒介技术标准化及动力机制探究——以市级媒体技术标准应用实践为例
钱晓文 朱诗飞 郑思祁
2024, (2): 16-2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03
127 26
摘要:
媒介技术融合标准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技术发展、市场竞争、制度设计与用户参与的权力博弈与均衡问题。【目的】为推动对媒介技术标准化的学理思考与实践研究。【方法】文章从技术融合入手,运用传播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等,将理论思辨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从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个维度,对媒介技术标准化及其动力机制、地市级媒体技术标准应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予以考察和分析。【结果 / 结论】认为技术标准应由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协商共同制定,保持技术、资本、政府等各方力量的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双效益”的最佳目标。
传媒理论
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提升路径研究
邓 倩 1路振华 2 芮 静 3
2024, (2): 22-2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04
109 10
摘要:
【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对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出的更高要求。【方法】本文通过阐述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从商业平台算法推送、受众情绪需求、“把关人”角色缺失等方面分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提升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结果】提高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需要在相关部门领导下,探索 全国性新型融媒体联盟机制,与商网平台建立流量协同机制,打造内容共建共享平台,形成设置议题合力,从而提升舆论引导实效。同时主流媒体应加强自身新闻舆论工作建设,打造以“内容为王 + 渠道融合”的融媒体传播矩阵,破解“公共价值让位个性需求”局面,还将运用新技术创新产品形态,探索智能化发展路径。【结论】主流媒体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审美趣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网络上的核心地位。
国际组织中的“Z 世代”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
高可喻 1 吕宏芬 2*
2024, (2): 26-29,3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05
103 10
摘要:
【目的】国际组织是世界权力博弈的平台,也是多种声音竞争的场域。近年来,“Z 世代”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为世界事务贡献中国青年力量。“Z 世代”的国际观是未来影响世界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变量之一,参与国际组织的中国“Z 世代”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拥抱开放世界,同时也将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形象在国际舞台进行了展示。【方法】本研究在梳理总结“Z 世代”国际观的基础上,辅以主流媒体对“Z 世代”的报道分析和对部分在国际组织任职的“Z世代”代表的访谈。【结果】进一步探索国际组织中的“Z 世代”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结论】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中国“Z 世代”具有基于现代化中国国情的国族身份共识和开放包容的国际观,从“去圈层化”对外交流、全球推广“中国方案”、共建中国 Z 世代精英群像三个方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入国际视野,逐步成为全球议题。
短视频创作者的数字素养研究
徐 凡 谷秀洁
2024, (2): 30-3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06
92 13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依据短视频创作者的数字素养现状,总结出短视频创作者必备的核心能力维度,如技术维度、内容维度和运营维度。【方法】为了研究短视频创作者数字素养,采用了文本分析、文献调研的研究方法,以寻找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结果】较高的数字素养应是短视频创作者必备的。【结论】只有重视技术培养,提高内容创新,坚持内容为王,加强媒体运营,才能促进数字化时代短视频创作者快速成长,提高短视频创作者的数字素养。
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台网”融合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陈 益 文俊林 李 晨
2024, (2): 35-3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07
81 7
摘要:
【目的】促进城市广播电视“台网”关系重构,探索城市广电媒体高质量发展的破局路径。【方法】研析当前城市广电机构发展现状和困境,阐述“台网”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结合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趋势,总结提炼城市广电“台网”融合的主要策略,探讨相关实施路径和潜在建设场景。【结果】提出了构建本地化“媒体 + 平台 + 媒介”一体化生态,促进内容、渠道、服务、运营协同联动的“台网”融合发展策略,枚举了本地内容专区、互动视频、5G 广播、收视大数据反哺、区域“O2O”协同运营、基于区块链的积分运营等“台网”协同场景。【结论】城市广播电视“台”“网”具备天然的纽带关系,在本地化制播互动、渠道联动、运营协同等方面具有广泛深远的合作互补空间。推动城市广电“台网”融合,符合壮大主流媒体的政策导向、提升政务民生服务水平的外驱要求和城市广电机构转型发展的内生诉求,是有效摆脱城市广电机构当前发展困境的可探索途径。
新媒体研究
依托科研机构的科技期刊持续性发展浅析
陈静静
2024, (2): 40-4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08
76 3
摘要:
【目的】依托科研机构的科技期刊在作者队伍组建、学术水平提升等方面均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文章主要探讨科技期刊与科研机构相互共生的关系,以及“科技 +”理念影响下,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方法】基于依托科研机构的科技期刊视角,研究发现了利用科研机构的平台以及贯彻“科技 +”理念的重要作用。【结果】科技期刊承担着传播信息、勾连世界的重要使命,在展现科技成果、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依托科 研机构,紧跟数字化发展潮流,方可永葆生机。【结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顺应时代召唤,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是依托科研机构的科技期刊的努力方向。
数字媒体环境下电视传媒的经营创新与发展路径研究
赖开蓉
2024, (2): 44-4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09
106 7
摘要:
【目的】研究电视媒体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创新经营与发展的路径。【方法】通过对数字媒体环境的特点和数字媒体环境下电视传媒的现状分析来进行电视传媒经营创新发展路径的研究。【结果】在当前数字传媒环境背景下,电视传媒需要通过创建平台型媒体方式来进行转型,通过传媒技术研究来实现产品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与用户的互动性,不断提升电视传媒的影响力,实行重大事件直播的常态化以及实现多渠道信息的有效整合是电 视传媒发展的重要路径。【结论】电视传媒在数字传媒环境下只有充分结合数字传媒环境特点,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
重塑新闻“信息墙”,在新媒体时代至关重
李宁琳
2024, (2): 48-51,7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10
71 8
摘要:
【目的】 新闻媒体转型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热点,很多媒体都在摸索中尝试转型,比如新媒体、融媒体,跨界直播带货等,这些另辟蹊径的转型之路,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成功者的经验证明,媒体转型是经济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无法阻挡也不可避免,但如何转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转型道路,却值得所有媒体人深思。【方法】新闻市场是信息的集纳,信息差是新闻时代中取胜的重要渠道,在全民媒体化的时代中,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新闻“信息墙”,是现代传媒应当真正练习好的“内功”。【结果】通过塑造深度新闻、品牌栏目、直播带货等方式,构建传媒“信息墙”,才能让新闻媒体在当今传媒市场上站稳脚跟。【结论】无论如何在传媒市场上发展,作为新闻从业者,都应当守住新闻事业的初心,将初心与新时代相结合,立足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才能在百花齐放的传媒市场上真正做好新闻事业。
影视传媒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刘凯文
2024, (2): 52-5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11
84 5
摘要:
【目的】探讨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现状、问题和优化策略。【方法】分析移动通信、流媒体、数字视听和大数据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推动作用,考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系统集成、数据安全和网络基础设施问题,提出相关优化策略。【结果】新媒体技术推动影视传媒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结论】需要加强标准化和系统互操作,完善数据和版权保护,扩容网络基础设施,以实现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
新闻编辑运用新媒体技术的研究
孙晓菁
2024, (2): 56-5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12
84 8
摘要:
【目的】探讨新闻编辑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必要性,以应对新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提升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通过分析新媒体技术的定义与特性,了解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下,重新定位新闻编辑的角色;探讨新闻编辑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模式,包括数据驱动下的新闻叙事、AI 技术引领下的新闻信息处理与传播方式革新,以及多媒体融合策略构建多元立体的新闻呈现形态。【结果】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 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信息整合者、内容创新者和受众互动者三个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同时,新闻编辑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呈现出数据驱动、AI 技术引领和多媒体融合的特点,有助于提升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质量。【结论】 新闻编辑利用新媒体技术是必然趋势,通过数据驱动、AI 技术和多媒体融合等手段,可以实现新闻传播的个性化、智能化和多元化,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和立体的新闻体验,最终提升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短视频网红传播视域下非遗品牌塑造策略——以三都水族马尾绣绣娘为例
潘祖彩 秦福贵
2024, (2): 60-6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13
88 15
摘要:
【目的】互联网的发展为非遗品牌价值提升带来了新的时代机遇,为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非遗网红传承人的传播状况,塑造非遗品牌策略。【方法】本文以三都水族马尾绣绣娘为例,采用卡方检验法对马尾绣网红传承人的传播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网红传承人在传播过程中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传播内容单一和对新媒体利用不够的问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短视频网红传播视域下提出了打造“马尾绣网红绣娘”特色品牌、打 造优质短视频内容、开通多渠道全方位的矩阵传播等策略。
声纹识别及复刻技术在短视频国际传播中的助推作用
刘振颖
2024, (2): 64-6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14
85 9
摘要:
【目的】为研究我国短视频如何在国际传播中占据优势,【方法】本文分析了短视频“出海”面临的问题(如语言交流问题、平台算法问题、国家安全问题等),声纹识别及复刻技术的应用,以及两项智能技术在短视频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形式及效果。【结果】研究发现,该技术可大幅提升译配内容的感染力和传播温度,使各平台更加容易地进行内容分析,方便国家安全部门进行敏感词捕捉,从而可以有效推动短视频的国际传播。【结论】因此,推 动声纹识别及复刻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短视频“出海”。
媒体融合
ChatGPT 对科技期刊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王丹
2024, (2): 70-7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15
80 11
摘要:
【目的】随着 ChatGPT 的问世并大规模投入使用,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本文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 ChatGPT 在使用过程中的特点与优势、ChatGPT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合理利用的可行性、ChatGPT 给科技期刊带来的挑战与弊端等,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期刊的影响。【结果】ChatGPT 对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同时也会由于作者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对 ChatGPT的滥用而给科技期刊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开发降低 ChatGPT 侵权风险的技术手段,制定完善的 ChatGPT 使用规则、规范,做好正面宣传等方式,发挥人机协同办公的优势,促进我国的科技期刊不断健康、快速地发展。
融媒体基础上广播新闻宣传的“时度效”分析
侯宁
2024, (2): 75-7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16
84 5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的效果和影响力如何提升,着重分析“时度效”问题。【方法】通过使用文献资料法,深入研究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的“时度效”问题。【结果】研究发现,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在“时度效”三个方面展现出显著的能力,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在时的方面,需要更加精准地抓住时机,快速作出反应,并及时传播相关信息。在度的方面,需要恰到好处地掌握宣传的程度,避免过度宣传和虚假宣传的情况发生。在效果方面,应更加注重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不断追求更好的宣传效果。【结论】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需要更加注重“时度效”的把握,以不断提升传播效力和影响力。另外,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传播途径和方法,以应对融合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媒体跨界融合:科学传播的创新与挑战
曹伟 赵晋锋
2024, (2): 79-8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17
106 5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江苏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自跨界融合 5 年来,在部门制度管理、产品核心力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增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方法】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这一标准,对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关键作用。【结果】媒体跨界融合需要满足新时代科普工作不断变化的需求,对科学传播的便捷性 [1]、趣味性、交互性和视觉表现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结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媒体跨界融合需求在不断变化,科学传播中心从部门管理制度规范优化、产出的文化产品策划力提升、参与江苏省重大科学项目宣传、增强数字技术在科学传播领域的应用、打造科普文化传播产品、探讨跨界融合对科学传播的推动作用,以及科学传播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等多方面、全角度解读科学传播的发展趋势。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途径研究
池里军
2024, (2): 83-8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18
80 5
摘要:
【目的】当前,融合新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无论在技术更新与变革、信息过载可能导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还是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等问题,均亟待解决。面对这些挑战,新闻机构需要灵活适应、不断创新和提升能力,以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变化并保持竞争力。【方法】笔者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围绕融合新闻面临的时代挑战,探讨新闻传播变革途径,以期为行业提供相关借鉴。【结果】通过发展多平台传播、 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内容、推进全媒体报道和互动体验以及注重强化数据驱动的新闻生产,当下形势下融合新闻存在的种种挑战可以有所应对。【结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势在必行,未来需要持续推进融合、创新,来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激烈竞争。
浅谈融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直播内容与传播优化策略
马昕
2024, (2): 91-9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20
90 7
摘要:
【目的】融媒体时代,为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需求,提升网络新闻直播的竞争力,研究其内容与传播的优化策略。【方法】针对网络新闻直播的特点和融媒体环境下的原则,从内容、主播素质、影响力和受众互动四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结果】通过优化网络新闻直播的内容,提高新闻主播的素质,增强网络新闻直播的影响力,增加受众互动,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结论】在融媒体时代,采用新的观念、思维方式和高效机制来应对 快速变化的媒体传播环境是必要的。通过优化网络新闻直播的策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满足受众的需求。
融媒体媒介生态下主持人角色困境与转型
李颖
2024, (2): 97-9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19
74 3
摘要:
【目的】融媒体媒介生态下,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对传统媒体形成冲击的同时也引发了媒介融合趋势,对传统传播语境下主持人的身份存在造成影响,引发了播音主持人的角色困境问题。【方法】本文将从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主持人要求以及受众需求的对比中,探究在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角色困境,进而立足于融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来对主持人的转型策略进行探究。【结果】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在融媒体时代,主持人可以通过提升 播音主持功底、掌握跨平台主持能力以及塑造亲民形象的策略来让自己在融媒体传播生态下保持竞争力。【结论】主持人的角色转型问题,能够通过掌握跨平台工作技能以及打造个人 IP 形象等途径来实现能力升级,进而突破困境,保持职业竞争力。
数字出版
浅谈主题出版物的策划与出版——以 2020 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为例
赵杨
2024, (2): 95-9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21
71 2
摘要:
【目的】能否成功策划出优秀、高质量的主题出版物是检验出版社出版能力的试金石,也是优秀编辑策划能力的集中反映。文章探讨如何做好主题出版物的策划与出版。【方法 】本文以中宣部 2020 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科技之路电力卷——电力高速》为例,介绍主题出版物的策划与出版过程,系统分析图书出版过程中在选题策划、编审、跨专业出版、全媒体出版方面的创新之处。【结果 / 结论】对主题出版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同仁开展主题出版提供参考。
做“云阅读”时代“小而美”的文化期刊 ——《世界文化》办刊思考
张小荫
2024, (2): 99-10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22
169 6
摘要:
【目的】探讨在融媒体、“云阅读”时代,传统出版领域的文化综合类期刊如何突出自身差异化,将内容做精做深的总体思路和有效途径。【方法】以高校主办的文化期刊《世界文化》为例,梳理分析刊物近年来明确定位、深耕内容与特色的翔实案例。【结果】刊物在坚持“小而美”的定位和做好国际传播两个方面强化自身特色,将文化普及与学术通识化融合并进,彰显时代感与人文情怀,多视角讲好世界故事与中国故事。【结论】只有充分发掘“人有我独”的优势,在办刊的独特定位、独特资源、独特思路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打造“云阅读”时代的“深阅读”文化期刊。
教辅类期刊编辑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以《东方娃娃》为例
毕艳华
2024, (2): 103-10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23
80 5
摘要:
【目的】当前,期刊行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转型为期刊提供了机会去扩大读者群体,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本文旨在为教辅类期刊编辑的数字化发展提供相关借鉴。【方法】在本文中,笔者从教辅类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紧迫性出发,以《东方娃娃》为例浅谈教辅类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经验,并探究教辅类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以期为行业提供相关借鉴。【结果】数字化转型使教辅类期刊能够以更便捷和灵活的方式提供学 习资源,满足学生和教师对多样化教学工具和教材的需求,使教辅类期刊能够实现个性化推荐,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指导,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此外,数字化发展还可以促进教辅类期刊的创新,能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和教育实践,并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结论】唯有基于现阶段教辅类期刊发展现状,瞄准教辅类期刊的数字化势头,积极探讨、推行相关转型对策,才能真正找到适应我国教辅类期刊编辑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人工智能在教育出版内容生成中的创新应用
李先慧
2024, (2): 104-11013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24
81 11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在教育出版内容生成领域的创新应用,重点分析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以及其在新闻、出版和传媒行业中的融合应用。【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当前教育出版领域的实际案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成、编辑加工和媒体融合等方面的应用。【结果】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出版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内容生成的效率和质量,还促进了传统出版与数字媒体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结论】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是教育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其在提升出版内容质量、优化传播渠道和拓展服务范围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编辑工作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与未来趋势
刘斌
2024, (2): 111-11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25
120 13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及其对未来出版和科技期刊传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在编辑领域的应用案例,并结合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探讨其对编辑工作流程、内容质量和效率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智能化技术显著提升了编辑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了个性化内容的生成和高效分发。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 挑战,如版权保护、伦理问题等。【结论】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应用,未来出版和科技期刊传播将更加高效、精准和个性化。但同时,编辑行业也需要面对由技术带来的新挑战,并制定相应策略以应对。
智能时代加快盲文出版融合发展研究
王星星
2024, (2): 116-11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26
65 4
摘要:
【目的】文章对我国现阶段盲文出版融合发展的困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推动盲文出版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提高盲人群体文化权益的保障水平。【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对我国盲文出版存在的主要困境和出现的新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现阶段盲文出版存在的主要困境是视障群体数量庞大,出版总量难满足需求;盲文图书制作工艺复杂,生产能力提高困难大;制约因素较多,数字出版推广难度大。同时,顺应智能时代的发展,有 声读物和融合出版物也逐渐出现。【结论】针对如何加快盲文出版的融合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策略,包括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多方资源;采用新型出版技术,加强数字出版的融合作品传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不断丰富盲文产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编校人员转型。
媒体融合背景下少儿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与创新——以“阅读杂志”为例
张旻
2024, (2): 120-12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27
80 9
摘要:
【目的】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少儿期刊开始寻求转型发展,少儿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正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产物。作为肩负重要社会责任的少儿期刊,其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与创新不仅关乎期刊的立体化建设,更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亟需引起重视。【方法】本文结合省级教育报刊社的少儿期刊类微信公众号——“阅读杂志”,从公众号受众主体、内容建设、团队建设、创新发展、活动联动等方面,探讨媒体融合情境下少儿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与创新之法。【结果】在媒体融合时代,致力于研究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和创新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为其他同类期刊的新媒体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指导性意义。【结论】在媒体融合视域下,每一种少儿期刊都应该抓住机遇,采用新思维新方法,助力微信公众号高效运营,在提升少儿期刊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为期刊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心力。
浅谈图书出版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趋势与实际运营的协同发展
黄安然
2024, (2): 124-12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28
82 3
摘要:
【目的】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图书出版管理中,探索图书出版管理模式数字化趋势与实际运营的协同发展并加以优化,推动图书出版业转型升级。【方法】通过分析图书出版管理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传统图书出版管理模式在数字化背景下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提出图书出版管理模式融入数字化运营的协同发展对策,展望图书出版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发展前景。【结果】图书出版单位要构建数字化管理服务模式的核心体系, 优化图书出版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坚持数字融合发展的根本遵循,实现行稳致远。【结论】图书出版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趋势明显,在实际运营后会使数据成为生产力,人工智能工具助力降本增效,区块链技术为版权管理赋能,形成人力资源精准化服务平台,实现业财一体化,助推图书出版单位高质量发展。
基于营销科技服务商的学术期刊邮件推送策略
姜辉 李琳 刘江丽 肖旭
2024, (2): 128-13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29
99 7
摘要:
【目的】为实现刊出文章的精准推送,使受众主体更有针对性,进而提升学术期刊的阅读及引用量,扩大期刊影响力。【方法】营销科技服务商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数据,并且以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传播为基础,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和挖掘。基于营销科技服务商的数据库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手段以及《地震学报》编辑部的专家库、作者库及读者库,筛选出目标用户,定期向此目标用户推送每期发表的文章。【结果】邮件的打开率和点 击率随着邮件推送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提升,但在第二年开始逐渐趋于稳定。邮件打开及点击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江苏等高校及科研院所集中地区,尤以北京为最。【结论】邮件精准推送是学术期刊的一种有效传播的手段,但在推送时间、推送内容及推送对象上还需要继续探索更优化的方案。
传媒技术
微服务架构下新华社两级监控系统设计与实践
张煜东 张飞飞 孙玉哲 康洁
2024, (2): 134-13714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30
103 8
摘要:
【目的】为解决微服务架构下,统一监控国产基础软硬件产品种类多、数量大而导致的监控运维工作难度大的问题。【方法】本文基于 Prometheus 和金蝶运维监控平台,设计并实现一套企业级的信创平台两级监控系统技术方案。【结果】从而在系统或者服务不可用时能够快速定位故障并通知运维人员进行处理。【结论】两级监控系统实现了信创环境软硬件的监控,并将监控项接入新华社统一运维监控系统提升运维效率,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数字时代新闻报道的技术融合与传播效果
常欣
2024, (2): 138-14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31
102 7
摘要:
【目标】希望通过研究报道技术在数字时代的融合以及对新闻传播成效的影响,剖析新闻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应用技术达到提高信息传达质量与效率的目标。【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案例深度分析、对比数据等方法,深度研究数字科技(如大数据、AI、VR 等)如何在新闻提供中得以应用,并详细讨论这些科技是如何影响新闻内容创作、处理、发布和接受等过程的。【结果】研究发现,新闻报道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也增强 了新闻传播效率与受众参与感。然而技术的应用同时提高了新闻的质量,也引起了关于信息的准确性和新闻伦理的热烈讨论。【结论】数字科技的融合明显提升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也对新闻业提出了挑战。未来,新闻行业需要更注重科技应用与新闻伦理,以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浅谈融媒体平台技术应用——以草原云为例
段贵金
2024, (2): 142-14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32
64 8
摘要:
【目的】应用融媒体平台技术可以实现采编人员协同、高效、快速、精准的“策、采、编、译、转(转写)、发、播、评、享、管”的全流程媒体生产发布监测管控等功能。【方法】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次制作、多元发布、科学评价”的融媒体平台。【结果】应用融媒体平台技术建设“草原云”融媒体平台,实现了全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媒体融合业务平台、覆盖全区媒体的统一指挥监管平台、全区最全面的用户大数据平台。【结论】融媒体平台将会更加注重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并结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以提供更加全方位的内容体验。
虚拟制作技术对影视美术创作的影响分析
方思远
2024, (2): 147-15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33
99 7
摘要:
【目的】探索“虚拟制作”技术在当今影视美术中的应用,探讨此技术的出现给影视美术创作者带来的影响,为今后的影视美术创作总结相关经验。【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和实例分析的方法,通过介绍虚拟制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流程,结合具体的影视项目案例以及笔者本人的原创案例,展示了虚拟制作技术在影视美术创作中的具体应用和影响。【结果】这种技术的出现为影视美术创作者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视效解决方案,它的非线性视效流程和虚幻引擎实时技术,突破了动态视觉艺术的创作边界,在工作效率和效果上都得到了更好提升。然而,虚拟制作技术仍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需要持续创新与发展。【结论】虚拟制作技术通过后期视效前置,改变了传统的影视美术创作工作流程,提高了效率并拓展了创作空间。此外,它也解决了资源和成本问题,促进了全球美术团队的协同合作。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虚拟制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将更加深入地影响影视美术创作的各个方面,并为影视艺术作品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意义。
新媒体技术对报纸杂志传播模式的创新与影响研究
张玲丽
2024, (2): 151-15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34
88 11
摘要:
【目的】深入探究新媒体技术如何创新报纸杂志的传播模式,并评估其对行业的影响。【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重点研究 2023 年杭州亚运会期间传统报业媒体的融合与创新。【结果】新媒体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互动性,丰富内容呈现方式,促进媒体品牌形象的更新。【结论】新媒体技术对报纸杂志的传播模式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为传统媒体提供了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AI 虚拟主播在新闻内容编辑中的创新应用 ——以萧山日报 AI 虚拟主播“小韵”为例
周婷
2024, (2): 155-15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4.02.035
111 13
摘要:
【目的】数字技术下的 AI 虚拟主播新闻应用与融合新闻报道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萧山日报新媒体矩阵利用 AI 技术打造了虚拟主播“小韵”。在新闻内容编辑环节和流程上,以及重大主题报道中,虚拟主播技术的运用不断在融合媒体产品中进行创新应用,服务新闻报道。【方法】综合应用文献调查法、观察法、内容分析法、SWOT 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本课题进行论述和阐释。【结果】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的应用,催化了“技术 + 内容”融合质变,推动了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重塑,为编辑记者提供了内容生产智能化流程,推动了跨媒介和跨平台的信息聚合。【结论】AI 技术赋能媒体融合,不仅实现了全媒体探索与实践的持续深化,也起到了助推媒体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传媒和科技领域互相结合的全新尝试。
专栏·传媒瞭望
大模型发展回顾与展望
郭全中 杨元昭
2024, (2): 159-160.
124 2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