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2期

特稿
短视频研究现状综述
卢剑锋
2025, (2).
93 28
摘要:
专题
数字化叙事与地域文化重塑:网络微短剧与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刘思蓉 胡峥 贺琛
2025, (2): 13-1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01
89 19
摘要:
【目的】本文聚焦数字化叙事与地域文化重塑,探讨网络微短剧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创新应用。【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梳理网络微短剧数字化叙事的逻辑架构,深入分析微短剧的叙事内容、叙事时空和叙事手段,并结合具体案例揭示网络微短剧如何凭借其独特的创新优势促进地方文旅的发展。【结果】文旅微短剧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文化的有效传播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结论】未来,微短剧行业仍需深耕本土化内容创作并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意识,推动数字化叙事和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文旅产业的持续繁荣。
虚拟博物馆小程序的互动数字叙事探究——以“云游敦煌”
王超群 陈巧
2025, (2): 18-2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02
57 8
摘要:
【目的】基于小程序设计的虚拟博物馆逐渐成为当今文化遗产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平台。本文以“云游敦煌”小程序为研究对象,探讨互动数字叙事在虚拟博物馆中的应用,分析其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构建互动叙事形式,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应用现状、设计表现、基本特征等方面分析“云游敦煌”小程序中的互动数字叙事应用。【结果】虚拟博物馆小程序通过游戏体验类和视听影像类的互动数字叙事设计创新,建构了贯穿于文本内外的互动叙事与用户参与,营造了空间、时间和情感三重维度的沉浸式体验,推动了故事内容与文化体验在多样媒介与平台之间流转。【结论】未来,虚拟博物馆小程序的互动数字叙事,还需着力扩大叙事主体范围、优化交互技术、强化叙事内容的精神表达。
竖屏时代文旅微短剧多模态话语叙事研究
高宪春 屈锦培 赵雪松
2025, (2): 25-3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03
50 6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文旅微短剧如何利用多模态话语实现意义的表达。【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从视觉和听觉模态上对文旅微短剧的文化、语境、意义、形式和表达五个层面的“视频化”传播形态进行话语分析。【结果】以视觉模态为主、听觉模态为辅的多模态话语表达是文旅微短剧的主要话语方式,以地域特色为文化根基,通过深入浅出的话语基调,在科技赋能下利用声觉合一模式让观众感受地方文旅的魅力。【结论】未来,文旅微短剧仍需秉持“内容为王”的要旨,将文旅元素转化为艺术元素,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同时依托大数据,实现文旅微短剧的精准触达,打造真正的文旅融合产业链。
传媒理论
关于新闻生产中技术系统弹性和灵活性的研究
凌云义
2025, (2): 32-3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04
16 3
摘要:
【目的】 研究新闻生产系统中技术系统弹性和灵活性,构建更加灵活的系统和技术解决方案,适应和加快媒体生产效率和创造能力。【方法】 运用模板化、模块化以及微服务架构和敏捷开发的方法,实现技术系统的快速响应。【结果】 方法和技术的应用,解决媒体生产中的堵点、难点,促进媒体生产的能效和创新。【结论】方法和应用可更好地释放技术生产力、提升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媒体系统技术响应提供参考。
提升编辑创新能力应对新质生产力挑战的策略研究
吴师
2025, (2): 37-40,5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05
21 4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出版行业中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新质生产力对编辑创新能力的要求及其提升途径,以应对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出版行业带来的新要求。【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案例分析以及对行业现状的考察,总结了出版机构在提升编辑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结果】 研究发现,当前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脱节,主要问题在于培训内容单一、创新意识欠缺和技术应用不足。通过引入新技术、跨学科合作和优化培训机制,编辑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结论】 提升编辑创新能力是出版行业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综合性的培养策略将有效提升出版物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探讨融媒体时代出版编辑流程的变革路径
高敏
2025, (2): 41-44,8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06
14 5
摘要:
【目的】探讨融媒体时代出版编辑流程的变革路径,分析技术驱动和用户导向理念对编辑流程优化的影响,为出版机构在融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效内容生产与传播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践,系统梳理融媒体环境对出版行业内容生产、传播模式及编辑组织方式的影响,从技术赋能、内容融合与团队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优化编辑流程的路径与建议。【结果】融媒体时代推动出版行业实现编辑流程的动态化、协同化与用户导向化,通过数据智能化、全媒体内容生产与多渠道传播,以及编辑角色的复合化转型,形成以技术驱动、用户反馈闭环为核心的编辑出版新模式。【结论】通过强化技术应用、提升团队融媒体能力和推动内容多平台传播,出版机构能够在融媒体环境中实现编辑流程的深度优化与高质量发展,为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指导与理论支持。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及发展趋势
金宇
2025, (2): 45-4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07
21 6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新闻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分析其在提高新闻生产效率、拓宽报道维度及个性化服务方面的潜力,同时揭示这一变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发展挑战。【方法】详细阐述机器人新闻写作、数据新闻崛起以及个性化新闻推送与定制等关键变革,并结合具体实例,深入分析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及其在新闻生产中的实践路径。【结果】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新闻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尤其是在数据处理、实时报道及个性化服务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然而,这一变革也引发了新闻真实性、信息茧房及从业者职业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结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新闻媒体和从业者需积极适应技术发展趋势,探索人机结合的新闻写作模式,优化算法推荐系统,并加强媒介伦理教育。同时,应关注信息多样性和用户隐私保护,以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新闻生态系统。
从“黑神话:悟空”的成功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游戏传播路径
李小琴 邱霞
2025, (2): 49-5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08
13 1
摘要:
【目的】我国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一经发售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在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值得讨论。【方法】本文对游戏发展的文献资料,以及《黑神话:悟空》的游戏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讨论游戏发展中的各种因素对游戏创新的影响。【结果】游戏在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涉及故事内容创新、游戏视觉设计的创新,以及游戏机制创新等方面。【结论】通过对该游戏的创新性讨论,本文提出游戏可以成为有效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传播路径。
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内容创新的机遇与突破
韩立民
2025, (2): 54-5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09
12 3
摘要:
【目的】创新采编内容,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提升内容质量。【方法】从机遇、突破两方面入手,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促使新媒体内容建设与时代发展规律相契合。【结果】最终研究成果表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媒体内容建设质量,促进采编内容创新。【结论】以新媒体技术为突破口,重点分析内容创新策略,使其可以迎合传播规律,为媒体深度、高质量发展助力。
普法类影视宣传作品在新时代的传播特性分析
李拓夫 朱明昊
2025, (2): 58-6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10
摘要:
【目的】普法类影视宣传作品,作为连接法律知识与大众生活的桥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传播力,在新时代法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且积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普法类影视宣传作品在新时代的传播特性,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内容、互动传播、艺术表现等手段提升普 法教育效果。【方法】本文首先界定了普法类影视宣传作品的定义和功能,随后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媒介融合趋势对传播渠道的变革影响,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对普法影视的推动作用。接着,从 四个方面剖析了普法影视在新时代的传播特性。通过法律剧《人民的名义》和微电影《十二公民》的成功实践案例,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分析。【结果】普法类影视宣传作品在新时代通过多渠道融 合传播,实现了内容的创新与教育性的有机结合;通过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借助视听语言的艺术表达,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最终实现了传播效果的广泛覆盖和长期影响。【结论】普法类影视宣传作品在新时代展现出了独特的传播优势,对于提升公众法律素养、促进社会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也面临着内容同质化、受众细分化等挑战,需不断创新策略以应对挑战。
AI 智能推动下的新闻编辑转型与未来展望
肖梦烨 高馨宇
2025, (2): 62-6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11
摘要:
【目的】探讨 AI 技术在中国新闻编辑领域的应用现状、影响及未来趋势。【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考察主流媒体在 AI 应用方面的实践。【结果】AI 技术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实现了个性化内容推荐,增强了用户体验,但也带来内容审核和算法透明度等挑战。【结论】新闻行业需在技术创新与专业主义间寻求平衡,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 AI 应用伦理规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媒体融合
融媒体时代记者采访模式的创新策略
范杰
2025, (2): 66-7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12
摘要:
【目的】探究融媒体时代记者采访模式的创新策略,旨在为记者采访工作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方法】基于当前融媒体技术的优势,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深入剖析当前记者采访模式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索融媒体技术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的创新应用策略。【结果】本文从融媒体时代记者采访的工作背景出发,分析了在融媒体时代,记者如何通过提高对融媒体的理解、依托融媒体技术创新采访形式、强化跨平台协作与资源整合等措施,创新融媒体时代记者采访的模式。【结论】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记者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创新采访模式,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通过技术赋能,优化采访流程,丰富报道内容,提升传播效果,从而推动行业在融媒体时代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掌上融媒系统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康璐燕 朱增伍 杨义广 周欣姝 彭佳雨
2025, (2): 72-7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13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目的】探讨通过地质调查行业融媒体实践,掌上融媒系统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应用与影响。【方法】结合掌上融媒的特色功能与地质科技宣传工作应用策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效果等方法构建系统。【结果】该系统在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丰富用户互动体验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结论】明确了掌上融媒系统,在推动地调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性贡献和实用价值,并对系统的优化方向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展望。
媒体融合语境下短视频审美文化传播研究
杜琳 贺萍
2025, (2): 77-8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14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短视频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审美文化特征及其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推动作用,为短视频传播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短视频审美文化特征的归纳,发现其问题,探讨优化策略。【结果】短视频作为新型内容生产形式,展现了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截然不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但也伴随着相应的传播风险。【结论】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加强对短视频的情感、内容引导,将有助于推动这一新兴传播形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融媒技术创新与数字出版发展策略研究
石岭
2025, (2): 82-8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15
摘要:
融媒技术与数字出版间存在密切联系,二者能够互相推动,以实现快速发展。【目的】为积极应对数字出版行业变革与挑战,依托融媒技术提高数字出版内容质量并提高传播效率,为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提供支持,进而提高国内数字出版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方法】采用分类总结、比较分析、定量定性研究等方法,主要围绕融媒技术与数字出版发展间的密切联系展开分析,深入研究融媒技术创新方式与数字出版发展策略。【结果】融媒技术创新能推动数字出版发展,而数字出版发展可倒逼融媒技术创新的结果。【结论】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融媒技术创新,且融媒体技术的覆盖范围拓展需要数字出版发展的支撑,只有实现融媒技术与数字出版的有机结合,才能获得理想的行业改革与转型成效。
“直播 +”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新场景
宋敏
2025, (2): 86-8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16
摘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目的】通过借力各种先进技术的红利,不断升级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渠道,从而提升其传播力与影响力。【方法】系统论述“直播 +”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带来的发展机遇,结合太湖县融媒体中心直播实践的案例,分析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直播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直播 +”的创新发展路径。【结论】新时期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与时俱进,利用“直播 +”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新场景。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海外宣传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吴佳玙
2025, (2): 90-9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17
摘要:
【目的】媒体融合传播是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传播趋势之一。在融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如何通过创新路径优化海外宣传工作,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策略,以提升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全球优质生源和学术资源,是高校开展海外宣传工作的重要课题。【方法】通过收集文献资料与分析融媒体传播特点及高校海外宣传情况,本文系统梳理融媒体时代国内高校在海外宣传工作中的现状、特点与主要问题。【结果】在融媒体时代,高校海外宣传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进行精准受众分析和内容优化,在充分考虑融媒体传播特性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线上社区氛围,从而显著提升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和传播影响力。【结论】本文从构建融媒体宣传体系、社群及互动运营和文化融合与软实力传播等方面提出高校海外宣传工作的创新路径,为高校国际化发展和海外宣传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媒体融合视域下期刊资源整合与传播模式的优化
吴姣
2025, (2): 94-9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18
摘要:
【目的】人工智能与期刊出版融合是信息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媒体融合视域下期刊媒体存在资源整合困难和传播意识不强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人工智能对期刊资源整合和传播模式的优化策略。【方法】首先,基于数据中台理念的期刊媒体智能传播数据体系,对各类型期刊媒体数据的进行清洗转换和装载融合,构建期刊传播数据仓库;然后,基于多源标签为期刊用户进行画像与个性化推荐,为期刊媒体精准传播提供有效支撑;最后,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辅助内容生成与编辑优化,实现概览生成、编辑校对、智能交互和传播效果分析等任务,为期刊的改进提供参考。【结果】人工智能对期刊传播模式的优化,可以帮助期刊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的趋势,提高期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结论】期刊媒体融合进程快速推进,智能化的期刊传播体系对于期刊行业发展也从理论探索到达实践创新的新阶段,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期刊传播的革新与优化。
数字出版
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李玉薇 李薇
2025, (2): 98-102.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19
摘要:
【目的】随着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传统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全媒体时代的科技期刊转型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方法】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科技期刊带来的种种挑战,并对科技期刊全媒体背景下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思路进行分析。【结果】全媒体背景下的科技期刊转型,必须以内容为王,树立期刊品牌,通过多种新媒体传播策略,全方位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结论】全媒体时代为科技期刊的传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渠道和平台,科技期刊应主动与自媒体、新媒体协同合作,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型传播态势,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科技期刊全新的传播模式。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专栏 / 专刊出版策略研究
熊莹丽
2025, (2): 103-10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20
摘要:
【目的】调查“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的专栏 / 专刊出版现状,深入研究高校学报出版专栏 / 专刊的影响因素,为提高高校学报的专业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计量方法,以 37 种“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为样本,调查统计 2021—2023 年样本学报的专栏 / 专刊 出版传播情况。从论文数量、论文结构分布、专家主持人、微信传播、影响力指标等方面以定量的数据来分析专栏 / 专刊出版现状,总结专栏 / 专刊的策划出版及推广传播等方面的经验方法。【结 果】根据”双一流”建设和学术期刊专精特新的奋斗目标,高校学报进行了专栏 / 专刊的出版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成果。【结论】专栏 / 专刊是以专家为中心展开的,专家在策划、组稿、审核、传播每一个环节的参与程度决定了专栏 / 专刊的质量和影响力,高校学报应充分积累专家资源,主动密切结合专家展开出版专栏 / 专刊,彰显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影响力。
地方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
段俊枝
2025, (2): 110-11311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21
摘要:
【目的】探讨地方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为培育一流农业科技期刊奠定基础。【方法】从期刊出版周期、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力指数、影响因子,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栏目、专栏(题)设置,编委会建设,中英文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等方面对 24 种代表性地方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进行调查和全面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影响力提升策略。【结果】可以通过调整发文量、缩短出版时滞,合理设置栏目、积极组织专题(栏),充分调动编委积极性、走专家办刊道路,加强英文网站建设、对标国外数据库以被收录,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等策略提升地方农业大学主办的农业科学综合类科技期刊影响力。【结论】地方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科学精准定位,走专家办刊道路,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拓宽国际传播渠道,进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数智时代儿童阅读资源建设初探:问题、特征与策略
宋钰
2025, (2): 114-11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22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发现儿童数字阅读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分析数字阅读资源的特征及应用,反思相应的建设策略。【方法】基于相关报道、研究及实际观察,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分析框架进行梳理,总结可行策略。【结果】提出数字阅读资源应增强儿童身体感知、深化知识情境融合和拓展阅读生态环境,把握数智时代的应用方向。【结论】出版社应坚持正确的理念导向,采用科学合理的内容设计与技术手段,与教育、家庭、社区开展深度合作,协同教育技术和学术研究机构持续创新。
数字化出版下科技期刊著作权风险分析与防范
马梦遥 万长清
2025, (2): 119-12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23
摘要:
【目的】 在数字化出版背景下,分析并研究科技期刊著作权风险与防范措施。【方法】 通过对科技期刊著作权的解析,明确科技期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产生及合理使用情形。厘清科技期刊常见的数字化新媒体平台、著作权法保护的主要作品类型,以及科技期刊在数字化新媒体平台上的著作权侵权行为,采用案例分析法,聚类分析典型的科技期刊著作权法律侵权案件,以及数据库中科技期刊著作权主要的侵权类型。【结果】 提出科技期刊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认定方法,以及数字化新媒体平台科技期刊著作权侵权处理方式。总结数字化新媒体平台上及数据库中科技期刊著作权风险防范措施。【结论】本文为应对数字化科技期刊知识产权风险提供了思路和参考,避免因科技期刊著作权引发的争议或冲突、确保数字化出版下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出版策略
谭利彬
2025, (2): 124-12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24
摘要:
【目的】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出版策略。【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梳理传统文化出版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结果】提出“数字化传播 +精品出版 + 跨界融合”的传统文化出版新模式。【结论】创新传统文化出版形式和内容,运用新技术拓展传播渠道,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郭亚婷
2025, (2): 128-13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25
摘要:
【目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纸质书籍市场份额逐渐被电子书、有声读物和其他多媒体形式所瓜分,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介进一步重塑了公众文化消费习惯。【方法】新媒体发展不仅对图书的内容创作提出新要求,也使得图书编辑出版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结果】对此,图书编辑出版工作需积极寻求创新路径,以适应市场变化,满足读者需求,并保持行业竞争力。【结论】本文在概括介绍新媒体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发展对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影响,并进一步从立足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实现策划创新、基于数字化技术和工作实现技术创新、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性内容实现内容创新、依托跨界合作和盈利模式实现合作创新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创新实践路径,以供参考与借鉴。
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出版刍议
王诗惠
2025, (2): 132-135.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26
摘要: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出版是承载和传播中医药知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引起了出版行业的颠覆式变革,给中医药出版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能够为中医药出版中的知识传播、古籍保护、书籍内容、创作过程、选题编校赋能,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独具中医药特色的挑战。【目的】讨论人工智能对中医药出版带来的影响,以期为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出版贡献力量。【方法】从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出版入手,讨论人工智能给中医药出版带来的挑战及助力中医药出版带来的机遇与应对挑战的策略。【结果】人工智能可以从知识传播、古籍保护、出版内容、书籍创作、选题编校等方面为中医药出版赋能,同时带来了版权与伦理方面的挑战。【结论】在新形势下,人工智能能够赋能中医药出版,对于中医药传承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健康中国的实现贡献力量。
传媒技术
以“大数据 +AI”为新质生产力在媒体传播中的创新路径的思考 ——以新华社“媒体大脑”人工智能平台为例
顾宸瑞 刘丹阳 李霞 王博宁
2025, (2): 136-140.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27
摘要:
【目的】本文探讨了“大数据 +AI”作为新质生产力在媒体传播中的创新路径,分析其在新闻行业中的应用。【方法】以新华社“媒体大脑”人工智能平台为例,研究其在新闻生产、内容分发、传播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应用。【结果】“媒体大脑”在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展现了 AI 与大数据技术的强大赋能效果。【结论】AI 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新闻传播的新格局,推动新闻行业的创新性发展。
电影虚拟数字人制作关键技术环节研究与应用
成相翼
2025, (2): 141-14515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28
摘要:
【目的】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格式的数字化演进,“虚拟数字人”作为崭新的技术业态,已在电影领域发挥独特价值,然而“电影虚拟数字人”的概念边界仍存在模糊性,制作技术流程仍未梳理。【方法】面对电影行业对虚拟数字人的应用需求,一方面要理清“电影虚拟数字人”边界,明晰电影虚拟数字人本质概念,另一方面要梳理电影虚拟数字人制作流程,更好、更高质量服务于工业化电影精品制作。本文以课题项目所制作的虚拟数字人物形象“李白”为例,深入研究电影虚拟数字人制作关键技术环节。【结果 / 结论】本文定义“电影虚拟数字人”定义和特征,细分拆解电影级虚拟数字人关键制作环节和关键技术,并提出现阶段电影级虚拟数字人存在问题,为未来打造规模化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佛山 LPL 春季总决赛无线传输系统分析与设计
张乐 李良
2025, (2): 149-149.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29
摘要:
【目的】 2024 年 4 月 21 日,LPL 英雄联盟职业联赛春季总决赛在广东佛山举行。转播过程中,需要用到摄像机稳定器进行大范围运动的游动机位拍摄。这就需要使用微波无线图传进行配合。对于如此大规模的赛事,比赛场内的电磁环境变得相当复杂,其中大功率音响、大屏、场内无线通话系统,甚至是安保、消防等其他各部门使用的对讲机都会对微波图传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为了直播活动顺利进行,需要对无线传输系统进行精心设计,并对产生的干扰进行分析,并规避这些干扰。【方法】通过天线设计、系统互备、干扰检测和排除等多个手段进行优化处理,确保直播进行。【结果】通过各种手段优化后,视频回传质量明显提高,顺利完成直播工作。【结论】 整场转播活动中,原本以为最不可能对微波图传造成干扰的某专业品牌的对讲机,反而是最大的干扰源。对于有较为严格要求的转播工作来说,使用微波图传时,最好能有一台频谱仪配合,随时进行频率监测,确保安全播出。
数智技术赋能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作用机理、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毛丽娜
2025, (2): 150-154.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30
摘要:
【目的】为解决当前数智技术赋能学术期刊知识服务面临的技术适配性难题、复合型人才短缺和版权侵权风险等困境。【方法】在数智时代,学术期刊可通过强化用户需求导向、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应用评估与优化机制、打造专业知识服务人才队伍、完善版权保护机制的路径,提升知识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知识服务。【结果 / 结论】学术期刊基于用户知识需求,充分利用数智技术,能够重塑知识服务流程,创新知识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知识服务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任湘蕊
2025, (2): 155-15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5.02.031
摘要:
【目的】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开展研究。【方法】基于图书编辑加工过程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度分析,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图书编辑加工过程的结合,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结果】通过自动化工具,出版商能够加快文本生成、校对和设计排版的速度,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出版物的一致性与准确性,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读者需求,优化内容策略和市场定位,实施个性化推荐。【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正在引领一场深刻的变革,显著提升了编辑效率和内容质量。从发展态势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传统出版流程的效率,还推动了行业向更加智能化和灵活化的发展,为未来出版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专栏
从“虚拟迷阵”走向“现实生活”: 青少年短视频沉迷的时空逻辑及治理路径
赵红勋 陈鑫雨
2025, (2): 159-160.
摘要: